追尋生命的水岸

一竹
font print 人氣: 3
【字號】    
   標籤: tags:

靜靜的坐在河岸,望著河水從容的流過,那也許是她千年不變的姿態,瀲灩的微波中蕩漾著岸邊垂柳的顏色。

也許,她曾經是山間的小溪,清新俊逸;她曾經穿過陡崖峭壁,激蕩澎湃;或者,她曾徜徉于山野之間,化作深沉寧靜的湖光山色。就這樣,她一路走來,沿著她的岸,走過屬於她的歲月,追尋著天地所賜予她生命的每一份收穫。

我相信,這水是快樂的、幸福的,因為有岸。岸,給了她依靠,依岸而行,她成為清新俊逸的溪流、深沉寧靜的湖泊、奔放澎湃的江河……成功的演繹了她生命的每一個角色;岸,更給了她方向,她知道,依岸而行,她的生命將不斷的昇華,從而成就她最終的夢想。因此,一路走來,山岩沒能阻擋得了她的腳步,落英也沒能挽留下她的清波……

因此,岸是水的生命之規、生命之道,有岸,水才成就了生命的美好;水若無岸,任性而為,則或驟然成洪,肆虐成災;或恣意遊走,消散無蹤。

水有岸,人生亦有岸,那就是做人的準則吧。在中華傳統文化中,提倡聖人之道、君子之德,把仁、義、禮、智、信作為做人的標準,並在歷史的長河中,為我們留下了無數堅守美德的千古佳話,以及敬天知命、誠實守信、互助互讓的純樸民風。

然而,在物欲的誘惑下,如今,人們似乎已經忘記了這些做人的準則,而把名利作為人生的追求,為蝸角虛名、蠅頭小利而樂而憂,爾虞我詐,苦苦爭鬥,氣恨一生,悲苦一生,到頭來卻是不知所得,一切成空。名韁利鎖——名利本不是人生可依循的岸,而是捆綁人生的韁鎖:傷害的是別人,毀掉的是自己。人之所以為人,是要遵循做人的準則,這樣的生命,才會被天地承認,容納;如果喪失人的善良本性,也就等於失去了做人的資格,就會被淘汰。

今天,我們都在慨歎世風日下、人心不古;面對頻頻發生的天災人禍,茫然不知所措,而面社會亂象卻又隨波逐流、甚至推波助瀾。有道是「苦海無邊,回頭是岸」,這也許正是需要我們重新審視自己,找回善良的本性,回歸做人正道的時候了。@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穿越時空隧道,漫步在頹圮的波羅那魯瓦古城遺址中,看著一座座雕滿佛像花卉鳥獸等圖騰的佛殿建築,感懷曾經繁華如今古城滄桑,時空交錯令人如夢似幻,讓心靈沉醉在斯里蘭卡最輝煌的盛世中。
  • 根據真實故事改編的電影《亡命千里路》(The Way Back),以史詩般的壯闊展現了追尋自由的堅強意志和勇氣,震撼人心。
  • (大紀元記者陶靜慈採訪報導)蓮是個一輩子順風順水的人,順利到令周圍人妒嫉:工作體面、輕鬆;家庭幸福;身體健康,一輩子沒有甚麼病痛;孩子們雖是由兩家父母帶大的,卻很孝順,也事業有成。兒子在溫哥華定居下來之後,蓮與老伴也移民來到這裡。現在與兒子一家住在一起。最辛苦可能就算是帶孫子了,蓮笑說是在補課。蓮與先生過去都在衛生系統工作了一輩子,但這樣的蓮卻一直對氣功感興趣,不禁令記者十分好奇。
  • 郁永河所寫的《裨海紀遊》,大概是社會大眾最熟悉的台灣古代遊記作品,郁永河也被視為是台灣遊記文學的開創者。郁永河之後呢?我想就很少人能再舉出一、二位作者或作品了。
  • 中國人素有民以食為天的說法,食物曾是人類為生存而進行的唯一社會活動,我們也素來珍惜食物,敬愛上蒼的賜予。如今時代發展了,社會多樣化了,雖然人們依然離不開食物,可是食物已經不再是我們的唯一了。 可貴的是,在北歐,有這麼一位以關注食物為己任,執著追尋食物真相的丹麥人:克勞斯•梅雅(Claus Meyer)。
  •   我來自中國的一個江南小鎮。那是一個自古以來富庶、充滿文化氣息的地方。即使經過文革十年的浩劫,不少歷史悠久的古建築已經不復存在,許多珍貴文物或付諸一炬或失落已久。然而,中華五千年的文明,卻似乎不願在這個小鎮就此散去,她徘徊在斷石的碑文間、林中的山寺裡,也徘徊在江南文人的記憶中。
  • 3月30日晚上民視董事長田在庭的夫人及女兒,相偕二度進場觀賞神韻在台中的演出,田小姐表示:「歌唱家演唱的神韻表情、還有肺活量,令人激賞,而歌詞好像能明確點出,人的一生究竟是在追尋甚麼,滿震撼的!」
  • 亞太弦樂四重奏團在2012年音樂會上,將以戲劇性張力手法呈現弦樂四重奏。4月26日晚間7:30於中壢藝術館音樂廳,由四位提琴家:小提琴家黃維明、徐錫隆,中提琴家陳瑞賢,及大提琴家陳建安共同演出「2012亞太弦樂四重奏春季音樂會」。
  • 4月份暮春時節,抽時間前往日本觀賞盛開的櫻花,到當地感受花盛滿天的情景,肯定是賞心悅目的樂事。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