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尋獲上帝粒子 科學家喜落淚

人氣 2
標籤:

【大紀元7月4日報導】(中央社日內瓦/倫敦4日綜合外電報導)歐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已發現可能是希格斯玻色子(Higgs boson)的新次原子粒子。俗稱上帝粒子的希格斯玻色子是宇宙的基本組成要素。

英國科學暨科技設施委員會(Science and Technology Facilities Council)執行長沃姆斯利(John Womersley)在倫敦一場活動上說:「我能證實,已發現與希格斯玻色子理論吻合的粒子。」

尋找希格斯粒子的兩個團隊之一的發言人因坎德拉(Joe Incandela)在日內瓦附近的歐洲核子研究中心告訴聽眾:「這是初步結果,但我們認為非常有力且可靠。」

科學家發表關於尋找神秘上帝粒子的驚人新數據後,核子研究中心爆出熱烈歡呼,在場人士更起立鼓掌。

在場許多人士將此譽為歷史性的一刻,多年尋覓上帝粒子而今白髮蒼蒼的科學家也喜極而泣。

核子研究中心負責人霍爾(Rolf Heuer)表示:「我們對大自然的了解已寫下里程碑。」

然而,霍爾與其他科學家指出,仍需要進一步研究以確認發現的是什麼粒子。

霍爾在記者會上說:「若作為門外漢,我會說我們找到了,但作為科學家,我必須說『我們找到了什麼?』」

「我們發現了一種玻色子,現在我們得判定這是哪種玻色子。」

靦腆、說話溫和的英國物理學家希格斯(Peter Higgs)對此也表達欣喜之情。他於1964年提出希格斯粒子的基本概念,此後這種粒子便以他為名。

83歲的希格斯發表聲明說:「我從沒料到這會在我有生之年發生,我得請家人在冰箱擺上幾瓶香檳。」

尋獲希格斯利子將驗證標準模型(Standard Model)。標準模型是一套理論,定義物質的組成和傳遞基本力的粒子。

這是極為成功的理論,但仍有一些空白,其中最大的空白是,它無法解釋某些粒子有質量但其他粒子沒有的原因。

希格斯玻色子由希格斯和其他幾位科學家提出,據信存在於1個黏稠、無形且無所不在的力場中,而此力場是在約137億年前大爆炸後形成。

根據理論,某些粒子遇到希格斯粒子時,會放慢速度並獲得質量。而像是光子等其他粒子則不會被希格斯粒子阻擋。

歐洲核子研究中心在巨大地下實驗室內,讓質子以接近光速對撞,產生次原子殘骸,接著檢查是否有短暫希格斯粒子的蹤跡。

根據今天發布的數據,該中心的兩座實驗室在質量約1250億至1260億電子伏特的範圍發現新粒子。為免先入為主,這兩座實驗室各自進行研究。

雙方都表示實驗結果為「5個標準差」(5 Sigma),意即這兩座實驗室的發現純屬統計上湊巧的機率,只有0.00006%。

該中心物理學家西羅伊斯(Yves Sirois)告訴法新社:「這可能是希格斯玻色子,也可能是大出許多的東西,若是後者,將開啟超越標準模型的新理論之門。」(譯者:中央社張雅亭)

相關新聞
上帝粒子現蹤跡? 謎底即將揭曉
科學家瞥見上帝粒子 媲美發現DNA
找尋上帝粒子 科學家縮小範圍
尋上帝粒子 科學家發現徵兆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