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慎坤:緬甸廢除新聞審查意味著甚麼?

標籤:

【大紀元2012年08月24日訊】緬甸信息部網站星期一發表聲明稱:「從2012年8月20日起廢除針對所有本地出版物的審查制度。」 緬甸官方隨後宣佈:「緬甸所有出版物將不用再接受新聞審查與註冊部的審查」。這意味著,緬甸實施了48年的新聞審查制度壽終正寢。

另外緬甸取消了3萬多個網站限制,允許民眾自由瀏覽境內外網站。緬甸《仰光時報》形容這是意義非凡的一步,是一個巨大的改變。緬甸宣傳部長說,大部份其他國家和緬甸鄰國都沒有新聞審查制度,此項制度不符合民主實踐,應該取締。他說:「國家在媒體發展中的角色是促進而不是控制。」 而在這之前,緬甸實行了長達48年的出版物事先審查制度,每首歌、每部書、每本漫畫、每一條新聞都要事先得到政府審查人員的同意才能出版發表。

自2011年緬甸民選政府上台後,以吳登盛總統為首的文職政府漸進推行政治開放,啟動改革進程,新聞審查逐步放鬆。幾次媒體改革已多少減輕過去無所不在的審查,較不具爭議性的出版品去年即可免受審查。現在,作為最後一步,對政治、宗教出版物的審查也被取消,所有出版品都無需事前審查批准,即能出版。

緬甸媒體稱這是緬甸歷史上「最偉大的一天」「對緬甸所有新聞工作者來說,也是最激動人心的時刻!是登盛政府執政下一次鼓舞人心的進步。」緬甸總統吳登盛之前向媒體表示,緬甸改革「決不會走回頭路」。

《人民日報》記者近年來多次赴緬甸採訪,可以感覺到緬甸媒體氛圍有所開放,當地的新聞刊物有所增多,在仰光街頭,當車輛在十字路口等候紅綠燈時,會有報童跑來跑去兜售各種報紙,在機場候機廳也可以看到花花綠綠的報紙雜誌。大城市中,居民也開始議論緬甸政局發展。在當地,除了《緬甸時報》、《緬甸新光報》兩份英文報之外,還都是緬文報紙,雖然以前批判敵對勢力的文章基本上不見了,但報刊的內容依然比較保守,大部份是報導官員活動和國家建設取得成就的信息。

緬甸有許多民辦的新聞週報,這些報紙近來的內容尺度有所寬鬆,所刊登的報導包括了很多以前是無法通過審查的。但是緬甸走向完全的新聞自由,似乎並不一定十分輕鬆。一些話題至今在緬甸還是敏感地帶,例如政府軍和少數民族武裝部隊之間的衝突等。

《環球時報》發表評論文章稱,中國的新聞開放已走很遠,也沒有回頭路,但中國需聽從時代召喚,順應國家現實前進,「不應六神無主,讓緬甸、越南這樣的『落後國家』成為我們的圖騰」。文章還稱,中國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GDP)是越南4倍多,人民福利水準高出越南一大截,而緬甸的改革多少受中國的啟發。

與官方評論相反,緬甸政府解除新聞審查制度的消息令中國網民感到高興。北京理工大學博士導師、司法研究中心主任徐昕教授在微博上寫道,「今天,緬甸宣佈取消對所有本地傳媒的審查,中國人似乎比緬甸人更激動。言論自由是基本人權,新聞自由與司法獨立是現代文明國家的兩大支柱,民主從新聞自由開始。」

緬甸廢除新聞審查制度也意味著開啟了這個國家政治改革的大門,中國人民也從緬甸新聞解禁中看到了某種希望,因為中國目前的政治改革還只是停留在少數人的口頭上。緬甸邁出艱難的步伐,讓中國這個強大的鄰國不敢小視。

——轉自作者博客。

相關新聞
歐國際書展中共官員否認新聞審查遭批
歐國際書展中共官員否認新聞審查遭批
德媒:質疑谷歌改進言論自由的誠意
中國新聞審查奧斯卡提名記錄片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