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醫師開講

揭祕古代中醫外科療法(二)

--外傷用藥成效佳
胡乃文(本文作者為上海同德堂中醫師)
font print 人氣: 11
【字號】    
   標籤: tags:

自從發現了細菌是引起發炎感染的重要原因之後,西方的醫學界非常注重消毒。所有使用於外科的器材,都得經過滅菌處理。中醫自古只有「風、火、濕、燥、寒」是致病因素的想法,雖然它並不知道什麼是細菌、病毒,卻在處理病痛時,很少見到嚴重發炎感染的情況。

中醫常見的外科用藥,多是用草藥熬製成的膏藥、草藥研細而成的藥粉等。敷膏藥或撒藥粉在傷口上的治療方式,以現代受過西方醫學洗禮的人們或醫生的觀點看,認為簡直是可怕,那些藥沒有經過滅菌,就怕那個傷口遭受感染而變得更嚴重!

案例1 施工被高壓電電擊

大約24年前,筆者見過一位做電機工程的工人被高壓電電擊,在肚皮上出現的傷口,超過20釐米見方。運用現代「非常先進」的手術器材,做「植皮」外科手術,一次次的縫合,一次次的失敗,最後只好找到一位「外科」老中醫,每天更換兩次藥膏和藥粉,傷口面積逐漸縮小,大約一個月後痊癒。

「傳統中醫學」的想法,傷口久而不癒,並且有潰膿,便屬氣虛,必須使用大補的處方治療。而現代的中醫師,受到「現代中醫學」的觀念影響,認為有關「發炎」是病菌感染所致,不可使用補藥治療的思想模式,總覺得不易治療。

筆者自己也數次以內科療法治療過類似的、久而不癒的外科病情,確實能起到很好的療效。

案例2 排氣管燙傷的小腿

某次,一位年輕人,因為摩托車排氣管燙傷小腿肚,進入現代的大醫院治療很長時間,傷口不但沒有癒合反而向深部蔓延,裡頭都是膿血,都已見到腿脛骨了。來診之時,傷口大約兩釐米直徑,還用了藥水紗布填充於內。思考到傳統中醫的「已潰屬虛」、「有膿屬虛」,找出大補氣虛、內托膿血的處方,一周之後便見到效果,傷口變淺了、變小了,一個月後痊癒。

本文轉自第274期【新紀元週刊】「養生保健」欄目
http://mag.epochtimes.com/b5/288/11065.htm

新紀元雜誌PDF版訂閱(52期10美元)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歷史中,諸葛亮羽扇綸巾輕易地就以空城計騙過了司馬懿,真是如此嗎?真正的高手過招,看不到刀光劍影,勝負已定。但在刀光劍影之外,仍有招式,而你看見了諸葛亮的招式嗎?
  • 中國舞主要包括身韻和身法,身韻是中國舞的內涵,每個舞蹈的韻味不同,兩個人跳同樣的動作,韻味都不同。身法是指舞姿和動作,目前中國武術中太極、劍、京劇動作等大量用於中國舞中。
  • 民間有很多話聽起來特別的樸素,可仔細品味,卻往往蘊含深刻的道理,就像「一心不能二用」。有些人把這個一心,理解成一顆心,一個人的心....
  • 「一竹一蘭一石,有節有香有骨,滿堂皆君子之風,萬古對青蒼翠色。有蘭有竹有石,有節有香有骨,任他逆風嚴霜,自有春風消息。」這是清代鄭板橋寫的一首詠竹蘭石品格的題畫詩……
  • 楊家將的故事因其膾炙人口和忠勇精神而廣為流傳,而遇事身先士卒、推讓不居功的楊門精英楊延昭,對保衛北宋不滅亡起了決定性作用...
  • 談起兩宋的「詞」,就不能不談起著名的女詞人李清照,她所作的〈聲聲慢〉,至今仍是膾炙人口的作品。而這首傳世作品,正來源於其跨越兩宋,痛失親人的淒苦傷感之中。
  • 孔子曾說:「周監於二代,郁郁乎文哉。吾從周!」顯示了孔子對周代禮樂制度、宗法人倫的推崇。而建立這套周代制度的人,就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周公旦。
  • 魏文侯是戰國時魏國國君。姬姓,魏氏,名斯。公元前445年繼魏桓子位,公元前424年稱侯改元,與韓、趙兩家一起被周威烈王冊封為諸侯...
  • 台灣這些年來在小三通、大三通裡爭執不休,近來總算是塵埃落定,至於這件事情是好是壞,歷史必將告訴我們....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