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資銀行不良貸款飆升 盈利恐現負增長

人氣 2

【大紀元2012年09月02日訊】(大紀元記者楊辰綜合報導)近日,外媒指出中資銀行不良貸款大幅上漲,在經濟危機中隨著企業償債能力下降、房地產信貸緊縮及地方政府土地出讓金收入減少,惡性趨勢才剛剛開始。同時,中國央行放開利率管制已開始積壓各銀行當作主要利潤引擎的息差。專家表示,如果經濟持續低迷、央行再次降息,很可能會讓中資銀行出現盈利負成長。

銀行不良貸款惡性趨勢開始
週四(30日),國際知名評級機構穆迪(Moody’s)發佈報告指出,中資銀行資產質量日益下降,而且利潤增長放緩對信用狀況構成不利影響。平安銀行等中小銀行的不良貸款率已大幅上升,2012年上半年平安銀行不良貸款率上升了51%。該行表示,主要原因是製造業疲軟。

穆迪認為,惡性趨勢才剛剛開始,房地產信貸緊縮、地方政府土地出讓金收入下降等因素也會進一步對銀行信貸資產質量造成不利影響。

路透社也表示,由於上半年經濟放緩企業償債能力急劇下降,儘管在16家A股上市銀行半年報中僅有幾家不良貸款上升,但是也難掩中資銀行資產質量隱憂。

國內外需求放緩對製造業和東部沿海地區所造成的負面影響明顯。平安銀行新增不良貸款主要集中在溫州,而浦發銀行、建設銀行等新增不良貸款也主要集中在長三角地區。

平安銀行行長傑克遜(Richard Jackson)向路透社表示,溫州地區不良貸款佔全行的27.61%,溫州民營中小企業面臨出口疲軟、經營成本上升、資金供給不足等困難,使得其償債能力下降。建設銀行建行副行長陳佐夫亦稱該行的不良貸款主要集中在長三角地區,行業集中在批發零售和製造業。

《華爾街日報》認為以往肆意放貸也是造成現今惡果的原因之一。在2009年至2010年,中資銀行向地方政府基礎設施項目大量放貸,截止至2012年6月虧損企業數量超過54000家,較去年同期增加了34%,壞帳規模也在不斷攀昇。《華爾街日報》指出,不良貸款規模在今年3月已增至人民幣4380億元(約680億美元)。

中資銀行或出現盈利負增長
路透社表示,反映銀行主業盈利能力的淨息差正由升轉降,16家A股上市銀行公佈數據顯示,有九家銀行淨息差較第一季度環比下降。而中國央行在今年6月及7月連續兩次降息以及推進利率市場化,讓中資銀行對下半年形勢更加悲觀。分析師認為,盈利增速下滑的趨勢至少延續至2013年,而也會讓銀行資產質量問題繼續發酵。

據《金融時報》報導,中國各銀行的利潤增長已從過去幾年30%的平均值,放緩至10%。而中國央行放開利率管制已開始擠壓各銀行當作主要利潤引擎的息差,這將在銀行第三季度業績中得到體現。央行或許會進一步降息以刺激經濟,那麼銀行利潤空間將進一步被壓縮。

交通銀行(Bank of Communications)首席經濟學家連平向《中國證券報》(China Securities Journal)表示,目前只需出現一場輕度的低迷,就會讓中國各銀行的利潤增長完全消失,「目前有一個很大的可能性,如果再來一次降息,加上不良貸款率上升0.2個百分點,就會導致中國各銀行出現盈利負增長。」

穆迪在報告中指出,中國央行最近放寬了中資銀行的利率浮動區間,這也將使各家銀行的淨利息收益率面臨更大壓力。

相關新聞
華爾街日報:誰為中國不良貸款買單?
地方債或成中國經濟最大定時炸彈
外媒:中國式的債務危機
空頭大師:中國銀行體系如沙雕般脆弱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