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記憶非一成不變 易受情緒環境扭曲

人氣 116
標籤:

【大紀元2012年09月24日訊】(大紀元記者王明編譯報導)美國西北大學一項最新研究,首次發現了人類記憶的秘密。他們表示,記憶總是經過一次又一次改編,這是回憶失真的原因。記憶並不是一成不變的,環境和時間改變,或者甚至當事人心情不同,就會整合出新的記憶內涵。

大部分人在小時候玩過電話遊戲(telephone game),從首位開始傳出一句話,並依次小聲傳給下一位,直至所有的人都傳完,回到最後一位接聽的人,大聲說出聽到的內容。通常結果和原本開始傳話的內容,大相逕庭。其實,在每一個複述轉傳的過程,內容已大不同。

據美國醫學新聞網站MedicalXpress.com最新報導,根據一項美國西北大學醫學院最新研究,人腦記憶的開啟和電話遊戲非常相似。每次回憶過去的事件,大腦神經網絡運作都會改變,而本次的改變將影響下次回想同一事件的內容。

換言之,下一次回想時,所記得的內容,已不是原本的事件,而是上次回想所記得的內容。西北大學費因伯格醫學院博士後研究員唐娜˙布里奇(Donna Bridge)表示,記憶並不像單純的圖像,通過時光機器回放,便能重現原事件。而是由於先前多次的回憶,事件的圖像變得有些扭曲。布里奇是論文的主要作者,該研究最近發表在《神經科學期刊》(Journal of Neuroscience)上。

布里奇強調說:「事件的回想內容會變得不太精確,甚至部分內容,是完全錯誤的。該研究的結果對於刑事案件中,證人作證的有效性產生了影響。也許證人第1次回想的內容非常準確,因為這些記憶尚未被歪曲過。在那之後,所記憶的內容便值得商榷。」

研究方法與結果

在此研究中,試驗參與者連續3天,1天1次,回想不同物品放置在格子中的原來位置。在第1天2小時的試驗裡,參與者看了電腦螢幕上一系列180個獨特物品的影像所放的位置。第2天第2次回憶試驗,參與者必須將一些物品由中央的位置移回至第1天看到的位置。第3天試驗,重複第2天的動作。試驗結果表明,第2天有經過測試移回物品的參與者,比當天沒有測試的對照組,回憶位置的正確率較高。不過,參與者從未找出物品完全正確的位置。重點是,第3天測試中,他們往往將物品放置在第2天放錯位置的附近,而不是放在第1天看到的正確位置。

布里奇解釋研究結果說,第2天不正確的位置記憶,影響了第3天回憶物品的位置。縱使有了第2天幫助回憶的檢索,第2天也無法強化原本正確位置的關聯性,反倒是改變了記憶內容,加強了第2天錯誤位置的記憶。

腦波活動證實實驗結果

布里奇的研究結果也符合了參與者腦神經所呈現的信號,也就是第2天的腦波活動。她觀察了第2天的腦神經信號,藉以預測參與者第3天物品的移回位置。

測量結果顯示,當參與者第2天回憶起物品的位置,一種特定的腦神經信號出現。當第3天物品被放置在靠近第2天回想時所放的位置,這個信號呈現更強反應。當信號顯現較弱,代表回憶物品的位置扭曲得較少。

布里奇最後說:「強烈的腦神經信號,代表新的記憶被置入。新形成的記憶內容遭扭曲,下次又再犯前次同樣的錯誤。

這項研究表明,人腦記憶的內容如何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改變,有時甚至會被扭曲。當回想發生很久以前的事件,比如小時候第1次上學的情景,實際上卻是回顧該事件一段時間之後的檢索內容,而不是原本事件本身了。

(責任編輯:張東光)

相關新聞
常當空中飛人 記憶力恐下降
美女子記憶力像電腦 25年大小事全記得
說多種語言有助延緩記憶力衰退
你經常健忘嗎?中醫談記憶力衰退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