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的函谷關

默安
font print 人氣: 78
【字號】    
   標籤: tags:

這一天,函谷關的官吏尹喜,像往常一樣起得很早。清晨的函谷關悄悄地躺在那裏。尹喜伸了伸懶腰,然後習慣性地抬頭看了看天空。天上依然有幾顆稀稀的星,太陽還未升起,但天空已經明朗起來。又是一個好天氣:尹喜懶洋洋地想著。忽然,他驚叫一聲!一股紫色的氣團正緩緩的從東方,向西部邊疆而來。尹喜知道,今天必有一位非常了不起的異人過關。他打定主意,非向這位過關的異人求道不可!

中午時分,從東方緩緩踱來一頭青牛,一位老者,倒騎牛背,高歌而來。只見他鬚髮皆白,相貌奇偉,舉止悠然自得。

尹喜上前問道:「先生可要過關?」
那老者道:「正是!」

尹喜微微一笑,繼續問道:「先生貴姓,來自何方,要到何方仙遊?」
老者捋捋鬍須,答道:「老夫楚人老聃,欲去西方一遊。」

原來這位老者,正是老子。尹喜大喜過望,道:「老先生可有出關關牒?」
老子答道:「沒有」。

「按照規定,沒有關牒者,不能過關。不過,今天可以通融一次。只要您能傳道給我,我馬上恭送先生出關。」尹喜說道。

老子微笑說:「道不可言,能言則非道也!」

尹喜道:「道雖不可言,但總有得道之法。先生如能點撥得道之法,則是尹某之福,亦天下人之福也!」

老子無奈,只得揮筆寫下五千言,並名之為《道德經》。然後,騎上青牛,飄然而去。

尹喜拿著《道德經》,對著遠去的老子,遙拜了又拜。然後,他辭去官職,開始一心學道。

從此,函谷關少了一位關吏,卻多了一位得道者。函谷關,從此名傳天下,萬古流芳:這是函谷關的幸福啊!

附註:

在老子那裏,道是最高真理,須要通過修煉,在實踐中去感受和體悟,是無法通過語言來說明的。但他偏偏有五千字的《道德經》流傳後世。這是一個矛盾,於是也就有了這個故事。由於要出關,老子迫不得已寫下《道德經》。而尹喜為了得道,放棄功名富貴,終於成了道家學派的一位知名人物。而函谷關這個地方,也就有幸名垂青史!

老子,姓李名耳,字老聃,春秋時期楚國人。他與孔子同時,而稍長於孔子。相傳孔子曾向他問禮、求教。老子長期做周朝的典藏官,後來離開周朝隱居,傳說在經過函谷關的時候,被關吏尹喜強迫寫了五千字的《道德經》。老子對中國傳統思想影響巨大,他開創了道家學派,倡導自然無為。他被道家尊為祖師,在唐朝時被封為「太上老君」。

(事據許地山撰《道教史》)@*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孫思邈曾經在無意之中,救活了一條龍,後來由於龍的回謝,使他得到了龍宮的藥方。他用龍宮的藥方治病,效果很好,便將此藥方編入《千金方》中,刻碑,以傳後世。
  • 成寧縣學裡,有一位負責祭禮的齋夫,名叫楊寬。有一次,在公家舉辦的宴會上,擔任司酒的工作。他看見牆角旁邊,刮起了兩陣旋風。
  • 吳國富陽地區的董昭之,他乘船過錢塘江時,看見一隻螞蟻,正在水中的一根蘆葦上爬行,覺得它的生命很危險。
  • 劉願質的背上,長了一個大毒瘡,看過了許多醫生,用盡了各種方法,都沒有效果。有個醫生就對他說:「我們已經盡力了…恐怕你會有災難啊!」
  • 明朝時,有個叫盛吉的人,擔任廷尉的官職,他判案沒有冤枉過好人,也從肅不拖延辦案,以免增加嫌犯的痛苦。
  • 作一件好事,必須像決堤的江河大水一樣滾滾而去,不能抵抗,才會有所成就。潘君如果顧慮自己住宿、進場的盤費,那麼他的做法就會中止。但是,他心裏只有別人,沒有自己,所以佈施的雖只有四銀,卻能夠不但免一橫死,而且還考中解元。
  • 宋朝人呂蒙正,字聖功,宋太宗時,考取第一名進士,作官作到參知政事,封許國公。
  • 2012年4月29日下午,神韻藝術團在悉尼帝苑劇場的演出結束後,觀眾紛紛讚美神韻的藝術美,演出中所表現的中國傳統文化和歷史故事,更是給觀眾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 一般人之所以不肯安守本份,認為鑽營、巧取、豪奪,就會得到增益。卻沒有想過:人生的富貴貧賤,都是命裡注定,怎麼可以分外的去鑽營、巧取、豪奪呢?
  • 史城的官職,做到了很高的位置。士子們都說:「這是史城對朋友及其後人誠善的福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