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文】:笑死人不償命——中共奪權前的黨報( 三)

人氣 18
標籤: , ,

【大紀元2012年09月04日訊】共產黨最「愛」民主,毛澤東最「愛」人民,左派們永遠可以找到共黨毛澤東「正確偉大」的證據。以下為中共黨報《新華日報》和《解放日報》在奪權前向國民黨政府統治發起的一次次「有力的進攻」:

※ 民主頌——獻給美國的獨立紀念日:從年幼的時候起,我們就覺得美國是個特別可親的國家。我們相信,這該不單因為她沒有強佔過中國的土地,她也沒對中國發動過侵略性的戰爭;更基本地說,中國人對美國的好感,是發源於從美國國民性中發散出來的民主的風度,博大的心懷……但是,在這一切之前,之上,美國在民主政治上對落後的中國做了一個示範的先驅,教育了中國人學習華盛頓、學習林肯,學習傑弗遜,使我們懂得了建立一個民主自由的中國需要大膽、公正、誠實。——《新華日報》1943年7月4日。

※ 七月四日萬歲! 民主的美國萬歲! 中國的獨立戰爭和民主運動萬歲! 打倒日本帝國主義!——《新華日報》1944年7月4日。
※ 傑斐遜的民主精神孕育了兩個世紀以來的美國民主政治, 傑斐遜的民主精神也推進和教育了整個人類的歷史行進。——《新華日報》1945年4月13日 。

※ 不論程度之深淺,美國是始終保有一種傳統精神的國家,那傳統就是民主。——《新華日報》1943年4月15日。

※ 一個平凡而又不平凡的新聞:據說美國在馬紹爾戰場協助土人實行民主,讓他們自己選舉行政官。這是很平凡的事:從民主的美國來說,正應當如此。這也是不平凡的事:從不民主或尚未民主的國家來看,覺得新奇、覺得刺耳、覺得不平凡。——《新華日報》1944年10月3日。

※ 我們尊重並且願意接受美國朋友善意的批評和建議,正如我們對孤立主義提出批評,應受到尊重一樣,這也是從彼此激勵互求進步以加強兩國人民的合作出發的。我們絲毫也不心存疑懼,認為美國朋友的批評是對中國內政的干涉。——《新華日報》1944年3月15日。

※ 如何使青年的思想和行動能有正當的發展…可分兩種,一種是主張思想統制。這就是說,把一定範圍以內的思想,灌輸給青年,對於這種思想是沒有懷疑和選擇的餘地的。……另一種主張是思想自由。……只有自覺和自願,才能產生心悅誠服的信仰,和驚天動地的創造活動。一般民眾都是如此,青年尤其是這樣。如果走相反的道路,則結果都是十分可悲的。有許多事實說明在強迫注入的訓練之下,青年感到很大的痛苦…這種辦法是必須改正的。我們主張思想應當是自由的。——《新華日報》1941年6月2日

※ 統制思想,以求安於一尊;箝制言論, 以使莫敢予毒,這是中國過去專制時代的愚民政策, 這是歐洲中古黑暗時代的現象,這是法西斯主義的辦法,這是促使文化的倒退, 決不適於今日民主的世界,尤不適於必須力求進步的中國…言論出版的自由,是民主政治的基本要件,沒有言論出版的自由便不可能有真正的民主, 不民主便不能團結統一,不能爭取勝利,不能建國,也不能在戰後的世界中享受永久和平的幸福……新聞自由,是民主的標幟;沒有新聞自由,便沒有真正的民主。反之, 民主自由是新聞自由的基礎,沒有政治的民主而要得到真正的新聞自由, 決不可能。——《新華日報》1945年3月31日。

※ 作統治者的喉舌,看起來像自由了,但那自由也只限於豪奴、惡僕應得的「自由」,超出範圍就是不行的。也就是說你盡可以有吆喝奴隸——人民大眾的自由,但對主子則必需奉命唯謹的,畢恭畢敬,半點也不敢自由。——《新華日報》1946年9月1日。

※ 要真正做到出版自由,必須徹底廢除現行檢查辦法,——《新華日報》1945年6月26日。

※ 為了國家利益和革命事業,我們應該貢獻出自己的一切。但這必須事先解決兩個問題,第一,我們那樣犧牲自己是真正為了國家和革命麼? 第二,我們所有的一切是些甚麼?…一面說青年「根本不能談民主」,一面是叫青年 「必須犧牲個人的自由」,這就是在我們這個國度裡對青年所施行的「標準」的「民主自由」的教育……那不過是為著要裝裝門面而已。——《新華日報》1945年4月15日。

※「五四」運動以來三十年的中國史,就是學生愛國運動與人民自主運動密切結合的歷史,就是學生運動充作人民運動的先鋒和輔助軍的歷史。在一代的時間內,中國學生用自己的血、淚和汗寫下了中國民族民主運動史上光輝的史頁,也是世界革命史上特出的史頁。事實證明:中國學生將一本過去傳統的愛國精神,繼續為自己祖國的獨立自主和民主自由而努力,也就是為世界和平而努力。——《新華日報》1946年11月17日。

※ 民主一日不實現,中國學生的愛國運動卻是一天也不會停止的。——《新華日報》1945年12月9日。

※ 反動者企圖以「共黨煽動」,輕輕把「一二.一」慘案的責任推得一乾二淨, 但是七日的新民報說:「學生罷課反對內戰,當地軍警出動鎮壓……,在這情形中誰是誰非,幾乎不待判斷」,「看昆明學潮慘案,受害的卻是赤手空拳的學生, 他們既無武器,更非軍隊,而竟受到武力的攻擊」;「這次慘案卻證明基本人權無保障……政府當局亟須反省」。——《新華日報》1945年12月11日。

相關新聞
美國民主黨大會8大看點
美民主黨大會準備就緒 奧巴馬6日晚獲提名
大選在即 奧巴馬透露家釀啤酒秘方
嚴家偉:中共喉舌對緬甸新聞審查取消的漫罵暴露自身本質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