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財長蓋特納四年政績 數字會說話

人氣 9

【大紀元2013年01月29日訊】(大紀元記者王添財綜合報導)經歷金融風暴的前美國財政部長蓋特納(Timothy Geithner)上週五(25日)正式卸任。離職前利用難得的空閒,接受了眾多媒體的訪問,被問及未來動向時,他澄清既沒有意向繼柏南克之後擔任美聯儲主席,更不可能到華爾街謀職。《彭博社》日前還以數字描繪了蓋特納四年來擔任財政部長的政績。

●美國第75屆財政部長,2009年1月26日~2013年1月25日,在職整整四年。
●國會以60比34票獲得確認任命案,中間差距26票,是第二次世界大戰 差距數最少的一次。
●上任第一個月,美國經濟少了81.8萬份工作機會,是60年來最多的。但任期滿時,工作淨增46萬份。
●任期期間,美國債務增加了5.8萬億,平均每位美國人多承擔了18,432美元
●S&P500股指跌了4.9%。但在他的監督下,沒有主要大銀行倒閉。
●任職期間,美國4次調升債務上限 並使得美國有史以來評級由AAA掉到AA+
●共出差60萬英哩。在18個國家中的38個城市停留,也走訪過美國境內45城市/22州
●決定救助美國國際集團(AIG),最終為納稅人賺回了220億美元
●AIG救助案,蓋特納出席國會67次聽證,共花了167小時。
●共有170億張美元鈔票印有蓋特納簽字,共計有5000億美元
●出現過24次週日的談話性節目。

自認不受華爾街歡迎

蓋那特承認身為危機時代的美聯儲官員、財政部長,在政治上是不受歡迎的,因為種種措施似乎還遠遠不夠管束華爾街釀成危機的過激行為。他感嘆,沒有太多他能做的了。

他說,「這個世界非常複雜,處在灰色和似是而非的迷霧中。」但在接受《紐約雜誌》採訪時,他認為人們總是較易理解的黑白分明方式是:華爾街這些人把我們搞得一團糟,你替他們紓困,他們卻支付自己數十億美元的獎金。他們應該進監獄,但卻仍然在四處活躍。

在接受《經濟學人》採訪時,蓋特納無保留承認他干預紓困大銀行確實存在道德風險,他認為如果拖延不前,可能會使危機加劇,屆時需要更大的干預。

該報導稱,蓋特納作為財政部長時並不擅長改變公眾輿論,他不是演講能手,反感遊說,面對國會時始終不能表現的恭順有禮。

完整經歷金融風暴

事實上,成千上萬的人都在研究金融危機,但要是論真正與最多的危機直面搏擊的話,除了蓋特納還真是寥寥無幾了。在1990年代,蓋特納任職於克林頓總統時期財長魯賓(Robert Rubin)和薩默斯(Larry Summers)屬下,他處理過新興市場帶來的貨幣和銀行危機。在2007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時,他身為聯聯儲紐約分行行長,也給了他在美聯儲的發言權,包括對貝爾斯登投資銀行(Bear Stearns)和美國國際集團(AIG)提供緊急融資,並做出讓雷曼兄弟投行(Lehman Brothers)破產的決定。作為奧巴馬總統的財政部長,他設計實施了壓力測試,注資來穩定銀行系統。

《多德—弗蘭克法案》(Dodd-Frank Act)堪稱美國自「大蕭條」(Great Depression)以來最大刀闊斧的金融改革,也是蓋特納政績之一。金融危機後推出的《多德—弗蘭克法案》核心理念是:改變超級金融機構「大而不倒」的局面、保護納稅人利益、保護消費者利益,有效防範系統性風險。

而蓋特納離任之後,將先由副部長暫代部長職務,新部長提名人「傑克‧路」(Jacob Lew)的人事案,將等參議院審議。

(責任編輯:韓山)

相關新聞
國債上限提高後 美財長考慮辭職
債限破冰 蓋特納離職留任未定
不滿信評降 美財長痛罵標普 
美財長出席下月G7財長會議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