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發佈會在即 外界最值得期待的7件事

標籤: ,

【大紀元2013年10月20日訊】10月22日(下週二),蘋果將於舊金山的芳草地中心發佈該公司今年的最後一批新產品。根據預計,蘋果將會在此次發佈會中對外發佈新款iPad以及最新的桌面操作系統MacOS X 「Mavericks」。當然了,蘋果很有可能還會發佈其他的新產品。

雖然外界都將目光聚焦在iPhone和iPad身上,因為它們是蘋果利潤的最主要來源,不過蘋果公司在其他領域也將會有所表現,例如可穿戴技術和家庭娛樂領域。今天,Cnet網站為我們盤點了此次發佈會中最為值得期待的7大看點。

新款iPad

毋庸置疑,蘋果將會在此次發佈會中展示新款全尺寸的iPad和iPad mini平板電腦,目前二者已經通過網絡被多次曝光。

根據洩露的圖片,新款全尺寸iPad平板電腦的外形將更加類似於iPad mini,採用窄邊框設計,體形更加輕薄。與此同時,蘋果iPad 5預計會採用最新的A7處理器,它支持64位構架,能夠為移動設備帶來「桌面級」的計算能力。在配置強大的A7處理器之後,iPad預計將會成為消費者的主要計算設備。

至於外觀顏色方面, iPad5預計將會包括銀白色和太空灰黑色顏色選擇,與iPhone 5S保持一致。至於蘋果是否會在iPad 5中添加香檳金色選擇或者是指紋掃瞄儀支持,我們還尚未可知。

而就iPad mini 2方面而言,蘋果將會添加視網膜顯示屏支持,並且也會搭載64位的A7處理器。此前,網絡中曝光了iPad mini 2的保護殼,其厚度相比一代厚約0.3毫米,而這也可能是由於添加了視網膜顯示屏支持所致。

Mac OS X 「Mavericks」

6月份,蘋果在其一年一度的開發者大會中展示了Mac OS X 「Mavericks」,並承諾將於今年晚些時候推出正式版。如今,時間已經推進至10月份,因此我們有理由相信蘋果將於此次發佈會中推出Mac OS X 「Mavericks」的正式版。

據悉,Mac OS X 「Mavericks」借鑒了iOS中的數項功能,其中包括iBooks和蘋果地圖服務。與此同時,蘋果還針對「Mavericks」中現有的軟件進行了輕微的改進,包括Finder,日曆應用程序和通知服務等。

除此之外,蘋果還很有可能會在發佈會中更加詳細地介紹Mavericks內置的電量管理模塊,該功能可延長MacBook的待機時間,其中也包括老款機型。

新款Mac Pro

除了Mac OS X 「Mavericks」之外,蘋果還在6月份的全球開發者大會中展示了早期版本的新款Mac Pro,但是並未公布其相關價格,發行日期或者是現場演示其性能。

在10月22日的發佈會中,蘋果將會對外正式發佈新款Mac Pro,它徹底放棄了Mac Pro之前的外觀設計,並為用戶帶來更快的12核256位英特爾至強處理器,搭配兩塊AMD FirePro顯卡,這是第一台搭載雙GPU的Mac產品。另外,Mac Pro將是完全美國製造產品,在美國加州設計,在美國組裝。

13英吋視網膜顯示屏版MacBook Pro

早於2012年,蘋果就對外發佈了配置視網膜顯示屏的MacBook Pro,並在今年2月份出現過一次降價。如今,全新的MacBook Pro將有可能會升級為全新英特爾Haswell處理器,以帶來更長的續航時間和更佳的性能。

而自去年6月份以來,傳統非Retina屏MacBook Pro就沒出現過升級。在此次的發佈會中,蘋果很有可能會移除其傳統的光驅,將其定位在視網膜顯示屏版MacBook Pro與MacBook Air之間的一款中端筆記本產品。

新款Mac Mini

Mac Mini是蘋果最為便宜的Mac計算機,自去年10月份以來就沒有被更新過,此次它很有可能會升級為英特爾最新的2013「Haswell」處理器,並且支持802.11ac無線網絡和Thunderbolt 2接口。

新版顯示器

自2011年晚些時候,蘋果就沒有對外更新其999美元的顯示器,該公司很有可能會在此次發佈會中隨同新款Mac Pro發佈新款顯示器。

當前,蘋果的27寸顯示器使用的還是第一代的蘋果MagSafe電源接口,並且還是配置USB 2.0接口。如果蘋果此次推出新款Mac Pro的話,那麼肯定同步升級其顯示器產品,包括採用全新的Thunderbolt2(雷電2)接口。

新版iLife套件

在此次的發佈會中,蘋果還很有可能會更新該公司的創造性軟件iLife套件。目前,網絡中已經流傳出全新的iPhoto和Garageband的iOS圖標,新圖標遵循了iOS 7整體的設計風格,整體色彩更加艷麗。

(責任編輯:童宇)

相關新聞
美關門 蘋果宏達電新品恐延推
蘋果追踪軟件尋到失物  墨爾本警方無權搜查
陳達:詩歌:大賬買賣外—致蘋果公司有良人
蘋果平價iMac 傳明年報到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