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丹】國務院參事的十六字方針可解決房價問題?

人氣 2

【大紀元2013年10月24日訊】近日,國務院參事陳全生在清華大學經管學院舉行的「中國與世界經濟論壇」上爆出了名曰「十六字方針」的雷人語錄,稱「解決中國目前房價高漲不下的核心對策是『允許買房、限制賣房、獎勵租房、處罰空房』」。

對於這個貌似在耍花腔、玩弄文字的十六字方針,這位陳參事依舊津津樂道。他意猶未盡的解釋稱,「允許買房是說,如果你有錢,政策不限購,想買100套都賣給你,但是限賣。因為投機買房者是為了賣,從而套取中間差價獲利。那麼怎麼限賣呢?就是國家對差價徵收高額稅費,掐斷投機者的獲利方式,這些人自然不會買房了,把房源留給真正需要住房的人」。不得不說,這段頗為饒舌的解釋甚是有些邏輯紊亂。從對房產的剛性需求上來說,一個人擁有100套房子是不太合乎常理的。如果有人突然集中購買成批的房產,那麼此人極有可能有投機傾向。既然因為警惕「投機買房」而「限賣」,那何不從一開始就防患於未然,對投機性的大批量購房有所限制呢?

網絡上有一篇列舉「中國房價與收入之比數據」的文章指出,北京的房價收入比約為25,上海約為20,全國的平均水平大都超過8倍。這一遠遠超過世界平均水平的房價收入比,導致80%以上的中國人無力購房。因此,從實際意義上來說,陳參事「允許買房」所能涉及的真正人群不過是20%的那一小撮而已。從此前媒體爆出北京坐擁300套房產的大佬有五六千之多的消息來看,今天中國整個的房地產市場實際只控制在那20%的一小撮人群手中。

事實上,如果仔細分析,我們不難發現,陳參事妙語連珠的一席話也意在指出,房價居高不下的幕後推手是一群活躍在購房一線的投機炒房團。由於他們對從房地產市場獲利情有獨鍾,才導致中國房價在他們大批量的一買一賣之間持續增長。然而,真實的情況或許並非如此。就在一個多月前,《南方週末》已經報導了一篇標題為「溫州炒房團成了棄房團」的文章。在這篇文章中,作者用一些真實的案例向我們描繪出溫州眾多房主放棄上萬套正付按揭或抵押給銀行的住宅以及經營性房產的實際情況。此前完全依賴民間借貸來炒房獲利的溫州炒房團,如今卻等不及從房產的售賣中拿到利潤,甚至拿回成本而倉促間選擇集體逃亡,這本身就已然說明,在中國,「有價無市」的畸形房地產市場發展到今天已經再無利可圖,無機可投了。

這些炒房團棄房而逃的失敗結局足以證明,中國的高房價絕不是炒房團自身能力之所及,始終在被宏觀調控的房地產市場也絕非他們所能左右。事實上,炒房團不惜借高利貸來炒房的投機熱情似乎就在告訴我們,他們定是可以收到來自官方的內幕消息,甚至賣房之後的利潤中本就含有官方收受的那部份;因此,在確信房價只漲不跌的情形下,他們才肯冒此風險,拼盡全力一搏,否則,精明的溫州商人又有誰會借錢做賠本的買賣呢?從這個意義上來講,如果官方釋放出的房價上漲的信號不是在有意戲弄溫州的房產投機商,那麼,我們有理由相信,房價的或漲或跌,其實一直都在政府的掌控之中。

此外,陳參事所言的「獎勵租房、處罰空房」則更是天馬行空,毫無常識可言。以北京為例,在房租連續上漲52個月的境況下,對房東免除租房所得稅的額外獎勵不知還能起到怎樣的激勵作用?而且一般情況下,如果租房人不主動提出需要租房發票的要求,甚少有房東會主動到有關部門開具此類發票。而在蟻族扎堆、人口密集的城市中,大部份人都住在將房屋組裝改造之後,按隔斷出租的「蝸居」之中。面對著這樣一群身處窘境的寄居者,獎勵房東是否更是本末倒置?
「處罰空房」在很多人看來本就是無稽之談,正如一位網友所言,如果一個人擁有365套住房,每天換著住,這些房子到底算不算空置? 如何界定「空房」,在相關法律條文中一直都是模稜兩可,含糊不清。因為很顯然,一旦定義明確,白紙黑字的條款出台,直接被觸動利益的將是那些擁有常人無法想像的房產數量的既得利益者,而這些房產大佬極有可能與制定、行使法律條文的權威者是抬頭不見,低頭見的「自家人」。或許,陳參事的那句「閒置7年就歸政府所有」已經道出了房產一直以來以及最終的擁有者和獲益人都將是政府的事實。

既然政府就是房產市場的大佬、買賣交易規則的制定者,那麼房屋價格的漲跌就根本不是老百姓的供求所能說了算的,而一個只為處心積慮從老百姓的血汗錢中搾取利益的政府,我們也不可能期待他讓出自己的利益,真正惠利於民。顯然,這位國務院參事不管編出多少字的方針,不管其言辭多麼天花亂墜,都不能解決房價居高不下給老百姓帶來的實際住房問題。

相關新聞
北京6千人有300套房 權貴瘋狂斂財難遏制
【顏丹】人均佔有300套房的房帝們究竟是誰?
百姓永遠買不起!郎咸平曝大陸房價沒跌7大原因
溫州1萬套房慘烈被抛給銀行 實體經濟崩盤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