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時:土地和財政收入死結不解 農民仍受掠奪

人氣 12
標籤:

【大紀元2013年11月18日訊】(大紀元記者秦雨霏編譯報導)習近平在三中全會當中推出的經濟改革計劃以及中國經濟的長期健康,可能取決於延燒數千個鄉鎮村莊的涉及土地,資金和畸形財政制度的政策博弈,它們孕育了公眾不滿和金融隱患。

《紐約時報》11月16日報導說,習近平領導下的共產黨批准了60個改革目標的方案,並且週五公開發佈。經濟目標包括擴大市場在能源和自然資源當中的角色,鼓勵私人投資金融和放鬆國家對利率的控制。

但是中央委員會的決定和習近平伴隨的聲明也呈現出另外一系列問題:土地所有權和收入,地方政府稅收和財政,地方政府支出和從中央政府獲得的撥款之間的長期缺口。

土地和收入的一個死結

《紐約時報》報導說,在許多方面,中國的農村問題是有關土地和收入的一個死結。地方政府越來越依賴掠奪農民土地並出售給開發商以圖盈利。他們被鼓勵這樣做,因為中央政府拿走了大部份收入,而分配許多需要支出的任務給地方政府。在中國,農田從法律上來說屬於村莊集體所有,但是實際上,土地是被國家控制,使得官員有權力決定甚麼時候開發以及如何開發土地。

中央政府撥款給地方政府,但是許多鄉鎮和農村官員說,數額不足以完成中央領導人設定的任務。熱切追求政績以求陞官的農村和市政府官員積累了危險的債務來支付建設和商業項目,並使用這些土地作為貸款抵押品或者作為對投資者的誘惑。

國家審計署在2010年估計地方政府債務是10.72萬億元或1.7萬億美元。許多經濟學家預計最近的審計,由於使用更廣泛的標準,將產生一個更高的估計值。

死結不解開 農民將仍然被掠奪

《紐約時報》報導說,解決這些問題對於習近平和李克強將更加迫切,因為吸收數千萬農村居民進入城市是他們政策的關鍵的一部份。

除非中共領導人找到一個方式解開土地和財政問題的這個結,許多農民將仍然只能獲得很低的賠償而無法獲得通向城市生活的安全道路,南京東南大學經濟學家華晟說。中國城市也施加戶籍限制,把農民工排除在社會服務諸如醫療和學校之外。

「不改變土地政策,戶籍制度和政府財政,推進人口城市化將非常困難。」華晟教授說。「中國未來的增長也依賴於解決這些草根問題。」

「政府在暗示,意圖減少地方政府對土地改革的反對。」康奈爾大學教授Prasad說,他注意到中央委員會早先聲明的語言。「地方政府因為土地改革導致的收入減少,應該將通過稅收和支出系統的改變得到部份補償。」

官員抵制或規避新政策

《紐約時報》報導說,但是許多地方官員將仍然抵制或者試圖規避減少土地收入的政策。人民大學公共經濟和治理中心教授陶然說。他說,官員不相信中央政府新的撥款將足以補償他們在收入上的損失。

「在實施方面將有強大的反對。」陶然教授說。「地方政府常常有如此巨大的債務,以至於他們不願意放棄他們對農村土地的壟斷控制。他們許多的借貸是通過土地抵押。」

中共政府可能也試圖緩解財政不平衡,給予地方政府更大權力來設定他們自己的支出和稅收政策。但是中央領導人不願意給予地方官員太大的迴旋餘地,龍洲經訊(Dragonomics)董事總經理Arthur Kroeber說。

「如果你給予地方政府更大的權力,他們就會更不負責任,中央政府就更無法控制地方政府的行為。」

(責任編輯:孫芸)

相關新聞
三中決定透露軍隊將大洗牌 「強軍」背後有原因
杜陽明:國安會不是新玩意 改頭換面取代6.10
秦端陽:「三中全會」的「三不中」公報
外媒:大刀闊斧的改革來了?實施才是關鍵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