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桑迪颶風回顧系列之一

風暴餘悸 一年前現場回顧

人氣: 36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2013年11月02日訊】【編者按】2012年10月29日,紐約遭到超級颶風「桑迪」的襲擊,部分地區斷水、斷電,損失慘重。一年后的今天,紐約恢復了多少?人們從災害中學到什麼?從今天開始,我們將陸續刊出系列回顧文章,助讀者溫故知新,未雨綢繆。

(大紀元記者莫桂英紐約報導)2012年10月,當紐約一些低窪地區的居民收拾行李離開的時候,他們以為自己很快就會回來。對居住在洪水A區的居民來說,對撤離命令已經很熟悉了,他們曾經在2011年8月因為艾琳颶風而撤離到高地。

這個城市在艾琳的狂飆之下曾毫髮無損,這讓居民們在超級風暴桑迪到來之時根本就不急迫收拾包袱離開,記者、天氣預報員、市政府官員們不斷的告誡市民:趕快從危險地區撤離,這場風暴非比尋常。10月28日風暴襲擊前一天,市長彭博在已徵用為臨時避難所的蘇域柏高中再次通報颶風情況,「如果你們不撤離,你們不僅危及自己的生命,也將危及急救人員的生命,這是嚴重又危險的暴風雨!」

市長已動用一切可以動用的資源準備迎戰這場外號叫做「怪風」(Franken)的風暴,Franken一詞來自恐怖電影《Frankenstein》(譯名《科學怪人》),這個外號不僅因為風暴的時間點恰在萬聖節前幾天,還因為月圓效應,受最高潮汐的影響,一股強大的冷鋒將和颶風匯合,為災情推波助瀾。

紐約市當時開放了76個避難所,大部分都設在學校,健身館裡也放置了成排的折疊床,沒有嬰兒床,但是有提供寵物紙箱。

紐約地鐵系統關閉,入口處圍上了木欄和沙袋。MTA(大都會運輸局)使用了5英尺高的充氣水囊來保護地鐵隧道。「這是專為這個百年一遇的風暴設計的。」MTA發言人Zambuto在風暴前一天告訴大紀元記者,他認為地面上的下水道口能夠處理大容積的水,而這些充氣水囊足以處理那些地鐵口的進水。

颶風引起的海水倒灌淹沒了全市範圍內的多處隧道和地鐵車站。1線地鐵South Ferry 站用了近一年的時間才恢復使用。 (MTA提供)

學生們被通知守在家裡,紐約證券交易所關閉,911和311熱線增加了人手,更多的警察和消防隊員隨時待命。商家們用木板封住他們的窗戶,有一些還在木板上寫著:「桑迪走開!」

2012年10月29日,這場世紀風暴登陸紐約。

儘管做足了所有準備,幾乎沒有堅不可摧的路障可以阻止這個14英尺高的水牆。在4個小時之內,這個城市的街道和建築們就沉浸在近代從未見過的水位中,在紐約這個美國最具標誌性的城市,水淹到了膝蓋。

皇后區: 目擊大水灌進家裡

那個風暴之夜儘管每個人有不同的體驗,但那些選擇留守在受風暴衝擊最厲害地方的人,永遠忘不了目擊大水衝擊他們居家的恐怖。

畢加尼(George Biaggini)全家29日(周一)整天都在收聽新聞,知道要發洪水。他和他在皇后區洛克威海灘145街(Rockaway Beach 145 Street)的大部分鄰居一樣,待在家裡眼看風暴的到來。那一夜,當海水灌進他牧場風格的房子時,他所能想到的就是如何把他的妻子和5歲的女兒送到外面安全的地方去。

在桑迪颶風后,2013年1月16日的洛克威(Rockaway)社區。 (攝影:鮑蜜兒/大紀元)

畢加尼回憶說:「後門被風吹開,然後水就進來了,浪頭很大。」他們去了75歲老鄰居的家裡,那兒水最終也淹到了脖子,畢加尼不得不把他的女兒舉過頭才把她安全的送出去。

體態微胖的畢加尼說:「我的大肚子派上了用場,因為它能讓我站著地上。有一次我差點滑倒了,我的女兒就在驚叫:『哦,哦,爸爸!』」

他回憶說:「那晚我無法入睡。到凌晨4點時候,我朝窗外看去,我就在想:這是一場電影,外面有個湖。」

曼哈頓下城: 五分鐘淹沒一樓

與此同時,西村威斯貝斯藝術村(Westbeth Artists’Housing)的管理員塞利(Todd Salley)在他所管理大樓的迷宮般的地下室走廊裡,不停尋找是否還有藝術家沒有撤離,那裡安置了70位藝術家的工作室。他聽到響亮的爆裂聲。塞利說:「聽起來像爆炸,實際上是水在沖擊牆面。我們趕緊跑。」當他看到水在五分鐘內淹沒了一樓的電梯時,不會游泳的塞利說他「嚇壞了」。

史丹登島: 一聲巨響 海水捲走金屬門

居住在史丹登島New Dorp海灘的麥格拉思(Deirdre Young-McGrath)和她的丈夫及女兒,買了一臺發電機和一些其他物資以期度過難關。

當風開始大起來的時候,麥格拉思正開著她的車,當辦完事開車返回時,她才意識到海水在漲高。一回到家,街上的水已有齊踝深。她到地下室發現地下室的地面是乾的。然後,她上樓去調查滴水的噪聲,這時,她聽到一聲巨響。

2013年10月15日,居住在史丹登島New Dorp海灘的麥格拉思站在家門前。(攝影:潘艾文/大紀元)

「就像一個變壓器爆炸,海水把地下室的金屬門捲走了。」麥格拉思說。恐慌接踵而至,麥格拉思衝上樓收拾她的包、丈夫的T恤和藥。

她的丈夫帶著家裡的狗先開車離開,麥格拉思離開前試圖說服她街對面的鄰居撤離。但是那家鄰居家裡有太多的人與寵物,沒辦法離開。

康尼島: 海水倒灌在街頭

在康尼島一個政府樓裡,羅德里格斯(Vincent Rodriguez)是少數沒有撤離的人中的一個。他選擇了用木板加固窗戶來度過風暴。到了半夜,羅德里格斯醒來對情況進行評估。

「我下到二樓,一樓的大廳全被水淹了,我看到海水倒灌在街頭,人們在驚慌中試圖停好自己的車,一片混亂。」羅德里格斯說。

消防員們搶救沒有聽從市長警告撤離的那些人。有些人很幸運,有些人則沒有這麼幸運。紐約市有43人死於桑迪颶風,幾乎都是溺水。

布碌崙華人: 一家在黑暗中奮戰

布碌崙高頓參議員的華人助理何靜兒說:「2012年10月29日下午6點停電,我摸黑做飯,晚8時吃燭光晚餐,才10分鐘,原本人聲嘈雜的街上突然靜下來,我出門一看:海灘水倒灌,黑色的水從低水位的渠口湧出來,大水滔滔湧入地下室和地面的車庫,而對面的公園已變成黑色海洋。」

何靜兒一家在黑暗中奮戰,拚命的用桶舀水往馬桶中倒,也不知道是否這些沖下水道的水會從外面的渠口倒灌再回來,造成一個徒勞無效的循環?半夜1時,她家潑走了一千桶水,水位仍舊一樣高,她決定放棄清理水患,上樓洗澡睡覺。

何靜兒的丈夫泡在水中獨自作戰,他在燭光中一直工作到半夜4時多,突然想起來拍照留證,可是忙亂倦極間拍的照片沒檢查,事後發現他只拍到自己的腳趾和照相機的吊繩!

「我們設立華人熱線(917-703-8880),本來是為有困難的華人解決問題,但在這事上,我反而得到幫助,義工們都願意幫忙,我很感激他們。」何靜兒說。

30日早上他們到五金店,發現發電機、水泵、沙包、電池、消毒水、漂白水都沒有了。又回頭繼續徒手潑水,這時裝修工人及義工都過來幫助了,所有工作人員忙碌之間亦井然有序,10時多電力恢復,大家合力潑水,大約抬走二千桶水,水終於抽走。

「我們設立華人熱線(917-703-8880),本來是為有困難的華人解決問題,但在這事上,我反而得到幫助,義工們都願意幫忙,我很感激他們。」何靜兒說。

風暴在繼續 災區如戰區

海水超過上東城14街附近的海堤,突破了12英尺高的牆,造成愛迪生電力站爆炸,曼哈頓下城頓時陷於黑暗中。

深夜,上漲的海水沖破了173海洋大道的電氣系統。在皇后區的Breezy Point,有一戶人家發生了火災,但是消防員因風暴接近頂峰無法回應。在強風的推動下,大火燒了大約10小時,造成126所房屋被毀,22人受傷。其中部分房屋是當晚值班保護這個城市的消防隊員和警察的。第二天早上,市長調查現場時說,這裡就像是一個戰區。

(責任編輯:艾瑞克)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