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常見的五大學習問題及應對策略

溫靜
font print 人氣: 993
【字號】    
   標籤: tags: ,

【大紀元2013年11月20日訊】(大紀元記者溫靜編譯報導)新學期伊始,大學校園裡又迎來了一批新面孔。與高中學習不同,大學生要學會自覺主動學習併合理規劃學習時間和學習強度,才能取得好的學習效果。這裡我們指出大學生在學習中常見五大問題,並為家長提供相應的解決方法。

問題一:翹課

很多大學生認為即使錯過六堂、八堂甚至十堂課,也可以學好該門課程。

解決方法:鼓勵你的孩子為自己的學習負責。可以為孩子指出每堂課內容涵蓋3%的專業知識,所需費用是所有學費的1/350。也就是說如果學費是3萬5千澳元,每堂課的費用是100澳元;如果學費為7000澳元,每堂課將花費20澳元。

問題二:選課過多

一些學生把在學校允許範圍內選擇多門課程(一學期5-7門課)視為是一件值得驕傲的事,他們甚至還同時選修雙學位、三個學位或專業課以外課程。

解決方法:鼓勵你的孩子選修標準課程的數量,集中精力學好這幾門課。應指出,用人單位不會單純被所學課程的數量所打動,除非所學的兩個專業緊密相連,例如商科和中文普通話,物理和數學,社會學和心理學。

問題三:花大量時間在社交媒體上

很多大學生一天花費數小時在臉書(Facebook),推特(twitter)和視頻網站(youtube)上。然而卻抱怨沒有足夠的時間學習,及無法集中注意力在沒有為他們精心設計的學習內容上。

解決方法:鼓勵你的孩子每天設定一段「無媒體」時間。鼓勵他們在這段時間內集中精力學習較長的內容,如課堂講義或閱讀。

問題四:拖延症

許多學生等到最後期限臨近時才開始學習,在考試前開始「挑燈夜戰」。

解決方法:要讓孩子意識到,如果想在大學學習中取得理想的成績,就要認真規劃學習任務併合理安排時間。在沒有家長和老師督促的情況下,自己安排大學的生活和學習。

問題五:獨自學習 不向老師和助教尋求幫助

很多學生有這樣的想法,認為老師不願見他們或認為老師只願意在學生有困難時才願意見他們。有的學生怕見老師。這些都使得學生有問題不去問老師而最終掛科。但那些導致學生掛科的問題往往可以在與老師幾分鐘的會面中得到解決。

解決方法:鼓勵學生有問題找老師。使學生明白,大學要求每位老師每週有兩次答疑時間,而且老師們都願意幫助學生學好課程。至於選擇當老師,畢竟是因為有幫助學生的願望。

(責任編輯:瑞木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大紀元記者安妮澳洲悉尼編譯報導)最近的一項調研發現,澳洲就讀於私立小學的孩子在語數(NAPLAN)測試中並不比公立學校的學生表現更佳。而表現最好的則是那些出生時體重正常、成長中的社會經濟環境較優越、家裏有一定的讀書氛圍、母親為非全職工作的孩子。
  • 據相關文件顯示,南澳的公校系統至少3年來都未能達到健康及安全標準,直接導致納稅人要支出5.4萬澳元以償付工傷保險(WorkCover)金。
  • (大紀元記者張妮澳洲悉尼編譯報導)從明年起開始實施的澳洲新教育撥款系統將以學生的社會經濟背景為基礎,紐省逾90%的公立學校得到的撥款金額將大幅提升。
  • 【大紀元10月27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黃旭昇新北市27日電)新北市江翠國中以世界車站為設計概念,建立英語情境教室,結合不同的時區,希望讓學生串聯走向國際,與世界接軌。
  • (大紀元記者陳菲婭澳洲悉尼編譯報導)有證據顯示,更好的學前教育會帶出更聰明的小學生。
  • (大紀元記者陳菲婭澳洲悉尼編譯報導)根據紐省政府的一項新的學校注資體系,紐省私立和教會學校將在未來六年額外獲得7.9億澳元的撥款。
  • (大紀元記者張妮澳洲悉尼編譯報導)最新報告顯示,雖然完成12年級學業的澳洲年輕人的比例有所上升,但是他們之中有超過1/4的人在高中畢業後,既不參加全職工作,也不繼續學習深造。專家警告道,如果這些年輕人一直都無法進入就業,恐導致他們成為「迷失的一代」。
  • (大紀元記者溫婧編譯報導)
  • (大紀元記者溫婧編譯報導)許多在澳洲留學生都想申請獎學金以減輕學費負擔。本文將提供幾點有關申請獎學金的建議,希望能夠幫助申請者提高成功機會。
  • (大紀元記者張茹澳洲墨爾本綜合報導)本周,澳洲維省大學入學考試(VCE)已經結束,考生們終於鬆了一口氣。澳洲高考不像中國那樣一錘定音,而且考試成績也不是大學錄取學生的唯一標準,但依然牽動著很多學子的神經。在主流的高中畢業生之外,也有不少成年考生,他們在經歷了人生的波折和起落之後,想通過正規的大學教育讓生命重新綻放光芒。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