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聚焦:中國地方債務審計出爐 過去三年飆升70%

人氣 7
標籤: ,

【大紀元2013年12月31日訊】(大紀元記者秦雨霏編譯報導)中共國務院在七月份下令在全國進行的地方債務審計有了結果。中共審計署週一在網站上發佈報告說,截至今年六月份,在六個月內增加13%,過去兩年增加48%,過去三年已經飆升70%。中國地方債膨脹到17.9萬億元(2.95萬億美元),凸顯金融系統面臨的風險。

分析家幾個月來期待著審計署調查的結果。作為調查的一部份,審計署部署了54000名審計員到全國各地,他們梳理了超過62000個政府部門的帳本,並檢查了跟70萬個項目有關的340萬債務工具。

彭博社:債務以過於迅猛的速度擴張–17.9萬億元

彭博社12月30日報導說,中國近年的借貸熱潮引發外界將其跟誘發90年代亞洲金融危機的債務飆升相比較。隨著習近平試圖重塑經濟以獲得可持續性增長,這個審計結果將幫助他判斷金融風險,習近平週一被任命為中央改革領導小組組長。

「這是一個非常可觀的(債務)積累,並且它是一種不可持續的積累。」蘇格蘭皇家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高路易說。「它在以過於迅猛的速度擴張。」

在這個結果宣佈之前,上海綜合指數收低0.2%。因為擔憂經濟放緩和升高的貨幣市場利率將拖累公司盈利,這個指數今年已經下跌超過7%。

17.9萬億元的數字包括4.3萬億元的「或然」債務,對於這些債務,地方政府可能沒有法律責任作出還款。審計署此次調查涵蓋62215個政府機構,超過2011年調查的機構數目兩倍。

在1994年預算法禁止地方政府直接發行債券之後,地方政府設立了超過1萬個地方融資平台來融資建設項目。國務院七月份命令對地方債務進行全國性審查。

摩根大通今年在一份報告中說,中國避免類似日本90年代增長崩潰的命運取決於中共官員減少債務和轉變政策的能力。

審計署報告顯示,截至六月份,直接地方政府債務為10.9萬億元,其中22.9%今年末到期。這些借貸主要跟市和縣級政府有關,它們分別佔據總數的44.5%和36.4%。省級債務佔據16.3%。

中央債務和地方債務總數達30.3萬億元

除了直接債務和或然債務,17.9萬億元總數還包括地方當局擔保的信貸,它達到2.7萬億元。

根據1994年分稅制的傳統,中共地方政府負責80%的支出,但是卻只獲得稅收的40%。週一的報告顯示,截至六月底,中央債務和地方債務總數達到30.3萬億元。

華爾街日報:地方融資平台只有一半有錢還債

《華爾街日報》報導說,審計署報告顯示,中國總體債務佔據GDP的53.3%,處於國際承認的紅線60%以內。但是仍然,這些數字顯示,地方借貸飆升。經濟學家擔憂它可能令金融系統步履蹣跚,並促使當局進行一場代價昂貴的紓困。放緩的經濟增長和增加的債務可能導致壞賬增加,並可能打擊中國的大型國企。

美國美林銀行經濟學家陸挺說,令人擔憂的不是債務的數量,而是它迅速的增長。

本月早先,在一個經濟工作會議上,中共領導人試圖打消有關中央政府將介入救助陷入債務困境的地方政府的猜測。「每一級政府將為他們自己的債務負責。」這個會議的聲明說。領導人也發誓要「嚴格控制政府籌集債務的過程。」

作為對2008年金融危機的回應,許多地方政府大興土木以維持經濟增長。國家審計署為了獲得地方借貸更加準確的畫面,七月份說開始全面調查地方債務。審計署在報告中說,地方政府債務「迅速增加」,他們非常依賴於賣地來償還借貸。

地方政府債務已經魯莽的快速增加,反映出深刻的結構問題,它將讓經濟難以達到北京希望的增長速度。銀行堆滿了發給地方政府可疑的基礎設施的貸款。穆迪調查發現,只有大約一半的地方政府融資平台有現金可以償還今年到期的債務。

當然,中國充足的國內存款意味著一個嚴重的債務危機不是迫在眉睫。但是,最可能的情形是,銀行繼續忍耐。根據審計報告,超過20%的地方債務將在今年到期。另外40%的將在未來兩年到期。滾動債務是有代價的:它拖累銀行資產負債表,並製造道德風險,因為債務人被免除決策失誤的後果。最終,要麼中央政府介入紓困,要麼銀行和影子銀行將不得不核銷壞賬。

美聯社:快速債務飆升對金融系統危險

美聯社報導說,在審計署發佈報告之前,外界已經警告飆升的債務可能危及中國經濟增長。審計署報告說,地方領導人需要收緊對借貸的控制並建立「緊急應對機制」。

私人機構經濟學家說,快速的增長對於金融系統是危險的。中共中央銀行已經試圖舒緩擔憂,說債務風險是可控的。在上個月年度經濟會議的一份聲明中,共產黨領導人發誓將解決地方債務作為一個「重要的任務」。

中共領導人正努力減少依賴貿易和投資來驅動經濟增長。他們試圖轉向更加由國內消費支持的可持續性增長。但是家庭支出的增長比希望的更加緩慢,這迫使北京通過修建鐵路和其他項目來支撐增長。

總的債務負擔模糊不清

作為北京在2008年金融危機當中刺激方案的一部份,很大一部份債務源自於新機場和其他公共設施的支出。

雖然西方政府通過直接借貸來支付刺激方案,但是中國的債務在國家銀行帳本上被暫時隱藏。分析家警告,迅速的借貸增加可能導致未付貸款上升。

由於地方政府建立單獨的投資機構來支付建設高速公路和其他基礎設施,總的債務負擔模糊不清。一些地方因為無法償還債務而陷入困境。

紐約時報:永遠不能獲得足夠盈利還債

《紐約時報》報導說,在全球金融危機爆發之後的五年裡,全國的省,市,縣,鎮級地方政府陷入支出狂潮,大肆舉債以融資基礎設施,房地產和其他項目的投資飆升。

分析家表達擔憂說,許多這些投資可能永遠不能獲得足夠盈利來償還本金和利息。

這些借貸的結構也引發擔憂。除了一些試點計劃,地方政府被禁止直接貸款或發行債券。反而,他們設立了成千上萬的特別目的的融資平台,代表政府借貸融資項目。

截至六月份,這樣的融資平台總債務達到6.96萬億元,佔據總的地方債務的40%。

(責任編輯:孫芸)

相關新聞
中共地方債務成「黑洞」 多城負債遠超底特律
外媒聚焦中國審計政府債務 滬指跌1.7%
「政府債務審計」風暴衝擊A股 滬指跌破2000點
大陸審計署透露9省會城市資不抵債 實質破產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