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現代化設備 養300頭牛比30頭輕鬆

人氣: 873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2013年03月17日訊】(大紀元記者廖素貞台灣雲林報導)民國 62 年,政府為加速農村建設,輔導農民自購乳牛畜養,雲林崙背地區是全國第一個酪農專業區,當時有100戶農民加入,每戶購買六頭由紐西蘭進口的乳牛開始圈養,早期養牛完全以人工飼養,費時費力,農民不但辛苦又賺不到錢,因請不起工人,無法大量飼養,農民在得不到應有利潤下,紛紛退出,目前只剩50戶酪農,近年來又遇國際原物料上漲,而乳價並未跟著漲,很多酪農覺得經營越來越困難!

現年52歲的戴宏江,12歲就跟隨父親養牛,在很多酪農賺不到錢而想放棄養牛這個行業時,他不但賺了錢,最近又擴建了將近0.7公頃的新牧場,同時又加蓋了一棟造價不斐的農舍別墅,寬闊的農場不但通風良好,設備新穎,還購置了可以同時擠24頭牛的榨奶機及容量達5公噸的冷凍庫,他是怎麼在逆境中仍能繼續成長呢?

戴宏江表示,養牛是全年無休的行業,很辛苦!連過年也不能休息,早期養牛完全靠人工,又無法大量養殖,因此賺不到錢,以前養30頭牛比現在養300頭牛還辛苦,連牧草都要自己種,自己採收、自己加工,他回憶說,結婚那天,中午宴完客,他馬上脫下西裝就開始工作了,那時養牛真的很辛苦!很多酪農都不想養了!

他說,81年至89年間,政府辦理「協助酪農貸款改善生產設備計畫」,擴大酪農經營規模,自己從那時候開始才慢慢的賺到了錢,有能力不斷的添購新設備,現在有了自動化的清洗設備,牧草的攪拌機,還有自動擠奶機,可以節省很多人力及時間,讓人跟牛都可以獲得充分的休息,而且產值也增加了。
[[1]]

小主人開著小型工具車為牛送牧草。(攝影:廖素貞/大紀元)

現在一切自動化後,可以減少許多人力、節省時間,例如每天例行的擠奶工作,如果完全靠人力,以他目前養的牛頭數,每天要花10個小時的時間,現在有了擠奶機,只要一個半小時就可完成。目前他養了220頭牛,卻比以前養30頭時有更多的空閒時間,以他現在的年紀,如果還像以前完全靠人工,體力是負荷不了的!
一次可以同時擠24頭奶牛的榨奶機。(攝影:廖素貞/大紀元)

為了衛生,擠牛奶前工人必須先用水沖洗牛隻。(攝影:廖素貞/大紀元)

以前用人工擠奶非常耗時,現在改全自動吸奶。(攝影:廖素貞/大紀元)

戴宏江表示,進口的乳牛最適合在15度氣溫下生活,台灣是亞熱帶氣候,對乳牛來說太熱了,加上早期老舊的牛舍不但空間小又不通風,不利於牛的生長,會影響牛的生育率與產乳量,因此改善飼養空間也是增加酪農收益很關鍵的事。

戴宏江表示,除了現代化的設備外,酪農對牧場的管理是否用心,更是增加產值的最大關鍵,因此如何降低成本、提高養殖技術、做好防疫措施、評估每年的平均乳量,還有牛隻數是否成長,是重要課題!

(責任編輯:王愉悅)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