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寧】中國物價飛漲的罪魁是美國印鈔?

人氣 17
標籤: ,

【大紀元2013年03月22日訊】3月20日,美聯儲主席伯南克在今年舉行的首次新聞發佈會上重申,美國將維持現行寬鬆貨幣政策不變,以刺激就業增長和經濟復甦。同時,對大家所關心的該政策的結束時間,他並未給出明確答案。簡單來說,美聯儲的量化寬鬆貨幣政策,就是向市場大量注入美元,增強其流動性。

3月22日,《人民日報》海外版刊文再次抱怨美國的該項政策,認為美國大量印鈔在促進其國內就業和經濟增長的同時,將通脹轉移到了向其出口的國家。文章稱:「美國得益的同時,那些向他出口商品的國家雖然出口增加,但同時也有很大損失:辛苦生產的商品供給美國,自己只換回一堆紙——美元。這些國家的中央銀行還要加大貨幣投放量來收回這些美元,進而造成貨幣貶值,物價上漲。」

按照中共專家們的邏輯,如今中國國內房價居高不下、物價飛漲的罪魁禍首是美國的寬鬆貨幣政策,並不是中共造成的。對於中共賊喊捉賊的邏輯,明眼人都笑了。顯然,這是中共政府轉嫁國內民怨的說辭。

眾所周知,在中國,美元和人民幣的匯率不是由市場而是中共政府決定的,中共強制實行外匯控制,即出口商品換回的美元,中共會用自定的匯率用人民幣將其買下來,變成外匯儲備,老百姓不可以自由兌換美元;同時大量發行人民幣投入市場。這樣的結果是造成人民幣對外升值,對內嚴重貶值。

旅居美國的經濟學者程曉農就認為,因為美元不是中國的流通貨幣,美元多少與中國物價關係並不大,造成中國通脹的根本原因正是中共政府的濫發貨幣。據其介紹,美國的貨幣投放量只佔GDP的70%左右,而中國的貨幣投放量是GDP的兩倍,中國人民幣超量發行達幾十萬億,這才是影響經濟導致通脹的根源。

換言之,如果貨幣總量的擴張節奏跟隨實體經濟同步變化,經濟受到的衝擊並不十分明顯,但如果貨幣發行總量超過實體經濟,必然衝擊物價、推高房價,最大的受害者是國內消費者,而目前中國的情況正是後者。

今年3月10日,中共央行公佈了2月金融數據和社會融資規模。其中2月份新增人民幣貸款6200億元,2月非金融企業及其他部門貸款也增加4994億元。與此同時,2月末中國貨幣供應量餘額達到99.86萬億,逼近100萬億,居世界第一,而且差不多是排名第二的美國的1.5倍。

誠如前述所言,人民幣氾濫的直接結果就是物價上漲、房價上漲和貨幣貶值,反映在中共政府統計局數據上是CPI(消費者物價指數)數字的上漲。稍早前中共統計局公佈的數據顯示,2月份CPI(消費者物價指數)回升至3.2%,高於市場預期的3.0%,達到近10個月來高點,而實際CPI則遠遠高於官方的數據。

大陸著名經濟學家吳敬璉在國際金融論壇2011年全球年會上也曾表示,中國貨幣對GDP的比率是世界第一,超過了180%。外匯占款造成的貨幣超發以及它引起的資產泡沫、股市泡沫、房地產泡沫和流動性氾濫,造成了整個金融體系的脆弱。而像這樣一種經濟增長的模式,正是儲蓄消費結構失衡最深刻的根源,並最終導致勞動者的收入越來越低,從而陷入惡性循環。

顯而易見,美國印鈔的結果是美國物價下降,就業率上升;而中國印鈔的結果卻是物價、房價飛漲,貨幣貶值,就業困難,哪一個政府是真正在為本國人民著想?哪一個政府在變相掠奪民財?誰是中國物價飛漲的罪魁禍首,應該是一目瞭然了。

既然找到了罪魁禍首,又該如何解決呢?吳敬璉給出的藥方是消除體制上的障礙,即堅持各個領域的改革。不過,不消除中共的一黨專制,任何改革都只能治標不治本,人民將依舊被奴役。

相關新聞
彭博:做好準備 中國經濟或將崩盤
家庭賬本看物價變化 100元還能買點啥
中國物價瘋漲 溫家寶開始改口
林子旭:對比中韓物價看中國百姓疾苦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