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彭博社中國太子黨新聞獲第十屆艾利埃特新聞獎

人氣: 3
【字號】    
   標籤: tags: , , ,

【大紀元2013年05月24日訊】(大紀元記者杜國輝紐約報導)5月23日晚,彭博通訊社揭露中共太子黨內幕的系列文章「革命致富」(Revolution to Riches)獲得由亞洲協會舉辦的第十屆艾利埃特新聞獎。彭博通訊社執行編輯Amanda Bennett代表獲獎團隊接受頒獎,並致詞。向團隊中的各位同事以及獎項的評委表示感謝。

Amanda Bennett表示該獎項推崇的是民間新聞工作,而她們的文章某種角度講就是一種民間新聞,她們很高興代替她的中國同行做了一件她的中國同行有能力做但不能做的事。「這是一種非常深刻的民間新聞形式。」而為這個項目工作的中國籍人士和彭博社都承擔了無法預知的「後效應」,為此她非常感激。

這一以著名媒體人艾利埃特(Osborn Elliott )命名的新聞獎在過去的9年中被頒發給了9名以亞洲為關注重點的媒體人,其中多次頒發給了觸及中國社會問題的文章的作者。

在頒獎儀式後的座談中,彭博通訊社該文章寫作團隊的勞倫斯女士(Dune Lawrence)介紹,在過去的一年中,中國的政局波瀾起伏,而機緣是在薄熙來事件爆發後,他們發現還可以找到其他祖輩上是中共建政元老的社會精英,或稱太子黨的資料,於是經過反覆討論、權衡,終於決定報導這些事。她們的文章引起很大反響:中國的新聞工作者通過「翻牆」後看到文章表示:他們真希望自己能夠做到。但隨之而來的負面作用是:她們之前接觸到的文件現在更不容易接觸到了。

她們的團隊沒有「深喉」爆料,全憑的是散佈在世界各地的同事的網上研究。具體方法是:使用谷歌或百度。利用中國國內的一些紀念性網站列出的家庭關係勾畫出家譜,再與香港的公開的資訊進行比較、分析。

「中國文件」(ChinaFile)網站執行主編蘭德利斯(Jonathan Landreth)表示可以理解,因為他認為如果希望在中國尋找一些資訊,只須找到在網上無所不能的青年人,他們能進入各種系統中。「資料就在那兒,你只須要找到那些青年人。」

該獎項聘選委員會成員、英國金融時報華盛頓記者站主任麥貴格(Richard McGregor)介紹,中國網絡青年可以「人肉搜索」任何人,這對打擊低層官員的腐敗有利,但對於在法律之上的中共政治局常委們,則希望控制在某種程度之內。在他在中國為「金融時報」工作的階段中,他同時也在撰寫一本關於中國的書,為了自己的安全,他寫書的電腦從不與網絡相連接。因為他知道國安系統希望知道每個人都跟誰有過聯繫。

(責任編輯:袁麗)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