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真諦

西如
font print 人氣: 104
【字號】    
   標籤: tags: ,

【大紀元2013年07月18日訊】「人生在世自斟酌,休問他人說奈何。富貴易借銀千兩,貧窮難求米半合;良親好友全莫靠,人情更比浮雲薄;雪裡送炭君子少,錦上添花小人多。」這首詩反應社會人情冷暖,世態炎涼實況,奉勸世人要知所惕勵。

有人獲得「驢皮」後可滿足他任何慾望,只是每滿足一次,驢皮就會縮小一些;也就是說,享受生命同時,感官享樂是要以生命枯竭為代價的。

人類貪得無厭,巴不得天下萬物盡屬我有,三千佳麗繫於一身,又不想去吃苦受罪。可人生定律,有得必有失,有失必有得,得到了所要的,卻失去了追求的樂趣。多了幾分成熟和圓滑,就少了幾分純真和敏銳。

中華民族非常注重人一生的道德修養,幾千年來,論述道德方面的經典可謂車載斗量,早在舜時便有9種道德規範。東晉陶侃自縣吏一直做到大司馬、都督八州軍事,以清廉自守、勤於政務、待人熱忱而名垂青史。

日常生活中,有許多年德俱增的老人,把自己的情愫和心願投入到事業上,發揮他們的餘熱,力衰而不餒,病重而不悲,珍惜生命每一天,顯現出堅定的自信和豁達的心胸。那就懂得劉禹錫所云:「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及韓琦之「莫嫌老圃秋容淡,且看黃花晚節香」之名句了。◇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六朝時譯出的《維摩詰經》宛若一陣清風﹐吹拂了多少凡人的塵心﹐吹起了多少世人的禪意﹕維摩詰居士﹐身居毗耶離大城﹐他家財無量﹐卻不貪不執﹔他"雖明世典"﹐也"常樂佛法"﹔他"雖為白衣﹐奉行沙門清淨律行﹔雖處居家﹐不著三界﹔示有妻子﹐常修梵行﹔現有眷屬﹐常樂遠離﹔雖服寶飾﹐而以相好嚴身﹔雖復飲食﹐而以禪悅為味。"他富有﹑美滿﹐卻又睿智﹑超脫﹐現實的膏腴塵封不住那一顆禪寂的心﹐乃至他示現病象時佛派弟子探視﹐諸弟子皆恐難當維摩詰的無礙辯才而相互推脫……。
  • 對於商人來講,將本求利、追求商業利益本是天經地義、無可厚非的,不過在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文明歷史發展過程中,「君子愛財,取之有道」作為傳統文化的價值取向,是古代中國商人普遍認同的道德準則。「仁義禮智信」與「君子重信義」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精華,因此在歷史上也不乏富而有德、重義輕利的仁人君子。
  • “政治”的本義是以政為治,“政”以“正”為本,以“文”為表,“正”指的是立足于正道,“文”指的是用文治而不是用武功,所以,政治其實是以道德為本的,是服從于道德的。
  • (大紀元記者周美晴基隆報導)國立臺灣海洋大學21日舉辦品德教育研習會,邀請臺灣大學哲學系林火旺教授與臺大新聞研究所張錦教授做專題演講,許多關心品德教育的基隆各級學校教職員生200多人出席聆聽。

    校長李國添致詞時表示:「幸福人生要專業也要道德,現代父母師長太注重孩子的專業教育,忽略了精神倫理的層面。有的優秀的大學生出社會後,科技人員因科技的傲慢,做了不該做的;甚至從政者不為社會造福反而傷害社會,道德從小一直在教育,但還不夠。」

  • (shown)要想改變命運,就要從自身開始改變,悔過自新,修心向善,才能帶來命運的轉機。
  • 2011年12月21日晚,神韻紐約藝術團在休斯頓瓊斯大劇院的演出吸引了不同族裔、不同文化背景的各界人士前來觀看。許多觀眾都表示,神韻演出的動態天幕與舞臺的結合令人稱奇。
  • 畫家Alder說:「我很喜歡這種表達中國五千年文化的演出,特別是節目中表達的文化內涵濃厚,傳達的信息讓人尋味。舞台上色彩的能量很強,而且天幕中呈現了三個層面的藝術形式,包括人物、畫面和這些藝術本身成為節目的一部份,太不可思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