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虎兒」表現差 心理問題比例高

海寧
font print 人氣: 114
【字號】    
   標籤: tags: ,

【大紀元2013年07月24日訊】(大紀元記者海寧編譯報導)耶魯大學教授蔡美兒(Amy Chua)2011年出版了《虎媽戰歌》後,在心理學家和兒童發育專家中引發了巨大爭議。他們認為,這本書深化了對亞裔家長育兒方式的刻板印象,而這種方式既未經過深入研究,更不適合被作為楷模。據德州大學學者的研究結果顯示,與育兒方法比較隨和的父母相比,虎爸虎媽教育出來的子女的學習成就較低、出現心理問題的比例較高,同
時這些「虎兒」與家庭疏遠的比例也較高。

據Slate網站的一篇評論,蔡美兒的書在某種程度上是一本半開玩笑的回憶錄。書中,她記載了與白人丈夫一起養育兩位女兒的經歷,其中包括每天強迫她們練樂器數小時、禁止某幾種課外活動、禁絕社交活動及在女兒未能滿足她的期望時懲罰和羞辱她。女兒漸漸長大後,蔡美兒也變得緩和。她也承認,她有幾次可能做錯了。但不管怎樣,這位耶魯教授媽媽的故事似乎證實了亞洲家長既強硬又要求高,但經常能培養出奇才。

蔡美兒的書剛剛上架,就引起了德州大學奧斯丁分校人類發展和家庭科學副教授金洙英(Su Yeong Kim)的關注。通過對舊金山灣區300個華裔家庭的追蹤調查,她研究了對孩子的教育方式和教育成果的關係。

金洙英的調查分三個階段,長達八年。參與調查的家長大部分都出生於香港或中國南方,教育水平比較低,收入中位數在三萬到四萬五千美元之間。75%參與調查的孩子在美國出生。這項研究還控制了社會經濟狀況和其它可能干擾結果的因素。

金洙英說,當學者們比較白人父母和亞裔父母時,總是認為亞裔家長控制慾較強但是對孩子關懷不夠,所以亞裔父母更容易被歸類為專制類型。但是,亞裔孩子在學校裏卻比白人孩子成績好。這導致了所謂的「成就/調節悖論」,即以外部標準來比較亞裔孩子表現優異,但在內心深處卻感覺撕裂。

不管蔡美兒的書如何增深了華裔美國家長育兒的大眾形象,金洙英的分析表明,華裔父母中的虎爸虎媽要少於支持型父母,但是同隨和型父母數量相若。嚴厲型華裔父母數量最少。

金洙英還衡量了每種類型的後果。支持型父母的孩子在教育成就、家庭職責、學業壓力、憂鬱症狀和親子隔閡等方面表現最優秀。教育成就和學識完全來自硬數據,而其它幾項指標是學術界近年來發展起來的,被公認較可靠,但實際上比較主觀。

隨和型家長子女的成果居次。虎爸虎媽的孩子感覺和他們的父母更疏離,憂鬱症狀也更多。他們的課業成績(GPA)也較低,學業壓力也更大。

雖然蔡美兒用她自己的孩子做例子說明自己的教育方法很成功,金洙英稱,其數據顯示虎爸虎媽的教育方法適得其反:虎媽式育兒不會給孩子帶來超凡的效果。

(責任編輯:畢儒宗)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紐英崙專業人協會與勒星頓中文學校於5月15日在貝爾蒙高中舉辦了兩場免費的「申請大學入學許可(College Admission Essay Workshop)」講座,邀請專業寫作者——任教塔芙茨大學的塔露珊(Grace Talusan)教授擔任主講。講座共分為「成功申請大學許可的論文:給家有高中生的父母所辦講座」和「撰寫申請大學入學許可論文:給高中生的講座」兩部分,主要教導亞裔學生如何寫好大學入學申請。由於攸關自己子女的權益﹐所以現場氣氛十分熱烈,在場的學生與家長也分別提出了自己的問題與看法,塔露珊教授也耐心的回答了大家的問題。
  • 職場婦女面臨如何平衡事業發展與親子教育的挑戰。現今社會期盼職業婦女兼顧事業與家庭,在撫養好子女的同時,也在事業上取得成功。三位著名法學院出身作家於5月23日在紐約法律協會敞開心胸談了她們對「現今職場母親得事業家庭兩成,擁有一切」說法的觀點。
  • 【大紀元7月25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顏伶如洛杉磯24日專電)耶魯大學法學院華裔教授蔡美兒倡議嚴厲管教的「虎媽」理念,今年初美國輿論熱烈討論。有華裔媽媽認為,虎媽方式對自家兒女行不通,親子溝通才能給孩子最大成長發展空間。
  • 如果說亞裔家長對子女管教嚴厲的名聲由來已久,那麼「虎媽」蔡美兒則把這一印象赤裸裸地推向極致,成了亞裔逼子成才教育模式的代名詞。在9月3日南加州著名優秀學區亞凱迪亞市(Arcadia)舉行的「升學日」大洛杉磯教育展上,一對出身名校的韓裔姐妹大膽挑戰「虎媽模式」,說虎媽加深了主流社會對亞裔學生「高分低能」的刻板印象,並誓言要改變這一種族偏見,讓亞裔學生擺脫虎媽種下的「魔咒」。
  • (大紀元記者李曉宇綜合報導)大陸商人蕭百佑,篤信「三天一頓打,孩子進北大!」蕭百佑成功將三名子女送入北京大學並在近期爆紅,與「美國虎媽」一樣,其「中國狼爸」式的教育方式亦引起廣泛爭議。
  • 「虎媽」蔡美兒近期受訪時表示,「虎媽教育」最適用於孩子5至12歲的時期,目的是讓孩子更勇敢、獨立,一旦孩子進到大學這個社會性群體,就得放手讓孩子自己摸索成長。
  • 美國著名「虎媽」27日再次發表文章暢談「虎媽家教」精髓,稱對於已上大學的女兒,自己是「最放得開的大學生家長」,並稱「虎媽家教」適用於非常早期的育兒階段。她坦言,成才路多種多樣,「虎媽家教」是要培養獨立、有創造力、勇敢的孩子。 無獨有偶,類似於「虎媽家教」,近期中國「狼爸」爆紅網絡,不過,「狼爸」是把傳統國學教育奉為教育子女的重點,他堅信「國學才是正統,理科是文科的使用工具」,「狼爸」4個孩子3個進了北大。然而,快樂童年需不需要「虎媽」「狼爸」?仍是說不盡的話題。
  • 《我的故事》(十一)親子關係及同學會
  • (大紀元記者秦雨霏編譯報導)在發表她極富爭議性的自我嘲諷式的回憶錄《虎媽戰歌》一年後,虎媽蔡美兒又重回聚光燈下,審視一夕之間的成名給她的生活、家庭及為母之道帶來的影響。
  • (大紀元記者秦雨霏編譯報導)據一項挑戰虎媽教育方式的研究報告顯示,高成就的美國華裔學生比起白人同學有更多的憂鬱和焦慮。研究報告作者、密西根州立大學人類發育和家庭研究華裔助理教授秦寶蓮(Desiree Baolian Qin)認為,快樂比嚴厲管教更重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