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健專覽】 黃金比例

王健(台北科技大學工業設計系室內設計組副教授)

人氣 29
標籤:

有關黃金比例1.618:1是全世界公認一種美的比例,起源至今已不可考。然而西元前3千年,此比例已出現在古埃及帝王所建造的墳墓;西元前2800年以後,出現無數的金字塔,其中最大者為古夫金字塔,其造型呈現1:1.6的比例,此為後人所稱「黃金比例」應用在造物上的始作俑者。

隨後黃金比例不斷地出現在人體、裝潢、庭院、廣場與建築上。以雕像為例,西元1404年左右,米勒以2.1公尺高的石塊雕出維納斯女神像,當初令人驚豔其雕像的比例皆以黃金比例打造,從前、後、側三面來觀測皆被視為美女的象徵,也成了至今世界選美大會上經常用來比擬的一種圭臬。自16世紀裝潢藝術盛行的巴洛克時代,至18世紀工藝運動的洛可可時代,無論在宮殿建築、室內裝修、庭院設計及家具工藝,此比例也被廣泛地應用。

綿延數百年,至19世紀工業革命後,很多量產的產品諸如皮包、器皿、飾品、家具、包裝、時尚等工業製品,紛紛以黃金比例為設計的準則。其影響性也涉及景觀設計,如協和廣場、時代廣場、艾菲爾鐵塔及羅浮宮前貝律銘所設計的透明金字塔,國內的國父紀念館、圓山飯店等,皆是黃金比例下的產物。

黃金比例上有兩種界說:一為「黃金分割」,二為「黃金矩形」。「黃金分割」的作法是取兩線段相互以「L」形垂直相交,作長邊AB為短邊AC之兩倍長,以短邊作半徑畫弧交對角連線BC於D點,則BD:DC等於1:1.6,此法用在擺設、編輯、繪畫、時尚工藝設計非常實用。「黃金矩形」的作法是:取一正方形ABCD,在底邊BC上求一中點E連結ED,以ED為半徑畫弧則和底邊BC延線上得一交點F,再自F點畫垂直線和上底AD之延線交於G,則A.B.F.G所形成之矩形稱為「黃金矩形」(Golden Square),此黃金矩形至今凡所有室內設計師大致已內化為設計規矩,其身影到處可見;LV皮包、香水、時裝、家具、手機、筆電乃至建築、景觀無所不在。

其實黃金比例除了運用在造物的行為上,還有一項重大的意涵,尤其在生活面上更需要詳加應用,如飲食,有人說:「吃到七分飽,可長生不老。」有十分的胃納,頂多吃到七分亦即六分多一點,是最佳狀態,又能保持健康。其次以打球來說,如高爾夫球,一般初學者經常使盡全力想把球打遠,但經常球桿因用力過猛,有時揮桿落空,不然就是打到「地球」,手肘往往會受傷。老練的教練示範,他說只要七分力,球桿不疾不徐一桿可打得既遠又直,這就是用「黃金比例」打球,見者一時啞然。

有關財富的掌控也有類似「黃金比」的概念可參考,為追求多變的景氣,無論如何都不能「孤注一擲」,保留實力有若「壓艙水」理論,才不致於翻船。總之黃金比例是一種哲學,好好善用,其利無窮。◇ 

相關新聞
王健專覽 銀髮黃金比
均衡健康飲食  321最佳黃金比例
家的心臟 打造廚房美學
飛行員救出被遺棄在機場的熊崽 建特殊友誼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