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布斯:美成批大學畢業生湧向初創公司

人氣 4
標籤:

【大紀元2013年08月15日訊】美國近年來畢業的大學生有相當一部份在初創公司(startups)工作。「初創公司」曾經是一個指代小企業的行業術語,但現在卻讓人聯想到一種令人興奮、具有企業家精神的形象。越來越多受過大學教育的年輕人正在選擇這種職業生活。

《福布斯》一篇相關報導中稱,目前美國Y世代有47%在員工人數少於100人的公司工作。Y世代也泛指千禧世代(Millennials),通常指在1980年代初至2000年代初期間出生的年輕人。

千禧世代喜歡創業 渴望讓世界變得不同

對於千禧世代而言,學習創業(entrepreneurial studies)是排名第三受歡迎的主修,千禧世代攻讀創業的比例是其他幾個世代的1.82倍。據紐約市經濟發展局(New York City Economic Development Corp)數據顯示,僅在紐約市,自2007年以來就有82家初創公司獲得了超過1,000萬美元融資,而紐約州勞工部(New York State Department of Labor)指出,過去5年以來高科技就業人數增長了10%。

在移動支付初創公司Venmo擔任安卓應用開發員的夏皮羅(Ron Shapiro)說:「常春籐院校的許多大學畢業生最終進入銀行業和諮詢業,而且許多人最終喜歡這些行業,但我沒發現太多像我這樣興奮地談論自己目前在哪裏工作。」他今年5月份畢業於哥倫比亞大學(Columbia University)。

在《福布斯》雜誌最近發表的一篇文章中,德勤會計師事務所(Deloitte)首席執行官薩爾茲柏格(Barry Salzberg)引用了達特茅斯學院(Dartmouth College)一位在校本科生所說的話,這位大學生把投身於金融業和諮詢業視為「浪費聰明才智的悲劇」。

薩爾茲柏格解釋說:「如果加入一家公司,千禧世代想要知道,如何能積極地讓世界變得不同。」

該報導作者Natalie Robehmed稱,她交談過的許多近屆畢業生都選擇去初創公司工作,因為覺得這樣能夠為公司做出有意義的貢獻,同時也能看到最終結果——這是諮詢顧問很少有機會做到的事情。

Startups少階層劃分 學習機會多 發揮空間大

他們還指出初創公司不按職位階層劃分的組織結構。許多人表示,這能夠非常迅速廣泛學會一系列技能,而不是像入門級金融職位那樣只允許專門負責一個領域。然而,最重要的是,他們提到希望能產生影響力,並渴望為自己也為別人生活創造價值。

夏皮羅解釋說:「我認為,能夠在一家你覺得正對世界產生影響力的公司工作,會讓你為之感到興奮。你可能成為那個影響世界故事中的一部份。」

現在,許多像夏皮羅一樣受過有大學文憑的20多歲年輕人都壓注在初創公司。比如布朗大學(Brown University)畢業、優質設計交易網站Consignd聯合創始人剛畢業就創辦了公司。而斯特蘭德貝格(Caitlin Strandberg)先在精明的CEO手下學習,然後跳槽其他公司。

願意提升自我價值和強烈的進取心 就可以做很多事

斯特蘭德貝格認為,「大學畢業後,只要有強烈的進取心以及真正願意提升自身價值的話,你就可以做很多21歲時沒能做的事情。」她2010年康奈爾大學(Cornell University)畢業,先在設計初創公司Behance和個人理財網站LearnVest工作,然後加盟風險投投公司——飛橋資本合夥公司 (Flybridge Capital Partners)。

電子商務網站Consignd聯合創始人弗雷特曼(Gabriel Flateman)是布朗大學2012屆畢業生,他說:「有許多因素——其中許多是技術突破,使得現在幾個年輕人加上一個創業構想就能有望實現創業目標。」

本特(Mercedes Bent)是哈佛大學(Harvard University)2010屆畢業生。他目前是紐約創業培訓機構General Assembly的產品經理,該公司在全球8個地方為學生開設有關移動開發和網站設計等熱門主題的一系列課程。他說:「能夠對許多不同行業進行調查是 General Assembly真正吸引我的地方。」本特曾在高盛工作過兩年,然後2012年突然轉行,跳槽到General Assembly。

千禧族生長在互聯網時代 初創就業熱應運而生

斯特蘭德貝格回憶說:「在2010年,幾乎沒有這麼多人談論進入初創公司。我是在不到一年前才開始聽到『初創就業熱』(startup mania)這個詞的,那時我才注意到各大高校把更多的精力投放在創新實驗上。」

據報導,許多大學正加緊對創業的支持力度——紐約已推出或正在形成的13家高校創業孵化器(academic incubators),而紐約大學(NYU)今年夏季開始加緊推動。

斯特蘭德貝格認為,千禧世代必然會被初創公司所吸引。他說:「我們都是隨著互聯網發展而長大的,在即時通訊平臺上學會了鍵盤輸入,科技一直是我們生活中的一部份。」

普林斯頓大學(Princeton University)2005屆畢業的米爾曼(Avi Millman)是旅遊初創公司Stray Boots創始人,已銷售10萬份遊覽服務。他說:「在申請我們公司工作的人當中,許多是剛剛畢業的大學生。我認為現在創業企業家精神正逐漸擴大號召力。」

初創公司有諸多挑戰 目前75%以失敗告終

然而,按數據來看,有75%初創公司是以失敗告終。許多初創公司員工面對不確定的未來,存在諸多不利因素。

本特說:「我認為,許多人肯定會去[初創公司]工作,因為他們認為富有吸引力,而且令人嚮往。但我經常在儲藏室裏接聽電話,因為公司沒有會議室。」

《哈佛商業評論》(Harvard Business Review)指出,初創公司平均工資往往比市場標準低30%。

米爾曼回憶說:「最初創辦公司時,我和我的聯合創始人都搬回各自父母家去住。朋友們相繼結婚了,而你卻沒有錢與女孩約會——這是一種壓力。」

信不信由你,自己當老闆也面臨自身的諸多挑戰。Consign聯合創始人帕瑞克(Neil Parikh)說:「對於一家初創公司而言,我認為最困難的就是,早上醒來沒有人告訴你該做甚麼事情。」

(責任編輯:王樺)

相關新聞
中國銅供應過剩加劇 顯示經濟低迷
美銀分析師:底特律三大車企應儘快撤出中國
中共倒查30年追繳稅 分析:大量民企或倒閉
中國房價加速下滑 新房價跌幅創10年來最快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