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府智庫:警惕中共假冒的經濟改革

標籤:

【大紀元2013年08月16日訊】(大紀元記者秦雨霏編譯報導)中共秋天舉行的三中全會上據稱將有改革決定。華盛頓傳統基金會亞洲研究中心亞洲經濟政策高級研究員Derek Scissors在《中國經濟評論》上撰文說,一個關鍵的步驟是瞭解它們宣稱的改變,比如城市化和改善環境,可能並無太大意義並且肯定不構成市場化改革。美國應該推動中國進行多方面的真正改革。

文章說,中國缺乏市場經濟改革現在被廣泛認識到。根據中共黨魁習近平的說法,他的新政府將「深化」改革。但是被包裝的改革將不會受到黨外的歡迎,甚至不被承認。

在秋天的三中全會之前,觀察者應該瞭解甚麼樣的改變將帶來甚麼效果。刺激競爭和私有化的改革將受到通過國家企業主導地位而致富的共產黨幹部的反對。然而只有這些改革才能帶來可持續性的繁榮。

其他重要的行動,比如環境改善和補貼農民,可能有價值但是不是市場化改革。因此評估中國改革的第一步是認識甚麼是真正的改革。特別是,美國決策者應該意識到中共改變道路並不意味著它將走的是美國喜歡的道路。

沒有改變的「改革」

文章說,一些政策行動可能被當作根本性改革來叫賣,但是實際上它們試圖最小化任何對現狀的改變。比如國務院承諾遏制產能過剩,多年來這樣承諾但是完全是空話。真正有意義的是在地方和國家層面撤銷監管保護和其他補貼,這些措施令鋼鐵,鋁業和其他行業的國營企業持續供過於求。換句話說,掙扎的國營企業必須被允許失敗。沒有這個,競爭基本上是假的,這個領域改革的宣稱也完全是假的。

第二個例子是創新法令。政府劃定新的「戰略性」高科技領域並因此給予它們國家支持。這樣的支持幾乎不構成促進競爭的改革,而是國家改變了發展道路來適應它的計劃。改革應該涉及更少的國家指令的創新。

第三套改變更難評估,但是也有假冒的風險。共產黨在努力確保農民獲得更多的土地徵用賠償。他們也努力提高徵用過程的誠信。雖然這些提議可能對現狀是一個改善,但它們不是真正的改革。支付更多錢並不構成更大的權利。對於農村土地唯一真正的改革是採取措施走向個人完全的直接擁有權。

工人的情況不那麼嚴峻但是類似。提高退休金和其他補償不能代替退休金的可移動性,更不要說城市戶口制度改革。改革不是強制薪資上漲;它是給予工人更多選擇和允許他們得到由勞工市場決定的福利,而不是政府法令規定的。

不是改革的「改變」

文章說,中共必須有市場改革來謀求蓬勃發展,但是在經過十年的壞的發展模式之後,它也面臨其他重要的挑戰。習近平在他的無所不包的「中國夢」概念當中承認這一點。幾乎像夢一樣模糊不清的是實現夢想的一個主要方法:城市化。

城市化意味著遷移到城市的人們增加教育,生產力和財富。它本應該讓經濟模式擺脫投資而走向消費驅動型。但是成功的城市化是一個結果,不是一個政策。現在的實際政策已經奪取了農業土地,令農民陷入悲慘,令城市物理性擴張並增加投資。這些既不會擴大財富也不會重新平衡經濟。一個更加切實的問題是收入平等。中國的不平等是多方面的並且是對政治有毒害的。通過反腐敗努力,對富人徵稅和福利支付而重新分配財富是共產黨視為必要的一部份解決辦法。但是,真正的改革需要允許農民擁有土地和允許私營企業跟國營企業公平競爭,讓被幹部及其子女侵吞的財富被民眾廣泛使用。

另外一個實質性的挑戰是環境污化。清除污染和監管機構限制污染是完全可以理解的願望,但是它們將不會很有效,如果北京仍然偏心地投資國營的重工業。他們當然不迎合提高私營企業和開放市場給私營個人和公司的要求。

最後一個困惑的領域是金融。中國早就需要去槓桿化(以對付過量信貸)和金融改革(以讓信貸分配更加有效)。這些已經成為突出的問題。今年春天當局為遏制信貸增長採取的步驟是謹慎的,但是它們僅僅限制了總體數量。它們沒有通過增加私營份額或提高私人債主權利而朝著商業化金融系統的目標邁進。

警惕中共假冒的改革

文章說,美國人評估中國經濟政策的歷史記錄是糟糕的。中國加入世貿組織的雙邊談判並沒有取得一個持久的中共對市場的承諾。美國未能預見胡錦濤政府的集權政治復發以及隨之而來的中國經濟結構削弱。

中共可能將會推出假冒的改革宣稱,但其實只是新的國家優先事項,並且當然會有迎合民意的大幅變化。這並不暗示中共將朝著美國喜歡的方向前進。的確,北京宣稱的改革可能被用來作為不進行市場化改變的藉口。美國要做的第一步是瞭解北京意圖達到甚麼目標。

(責任編輯:林銳)

相關新聞
中國經濟改革面臨八大挑戰
何清漣﹕中外學者如何分析中國經濟改革
梁京﹕地方分權--趙紫陽對中國經濟改革的貢獻
【熱點互動】改革開放的功勞屬於誰?(中)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