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台高教無競爭力?校長:內涵已質變

政大校長吳思華:大學時須培養自學能力 碩士生要擁有解決重大問題能力 博士生教學與研究應並重

人氣: 3
【字號】    
   標籤: tags: , ,

【大紀元2013年08月29日訊】(大紀元記者江禹嬋台灣台北報導)外界不斷有台灣高等教育無競爭力的說法。政大校長吳思華認為,台灣高教有其優勢,因學費比其他國家低,又能培養出許多優秀人才,所以最大問題在於學、碩、博士各階段,是否真有學到應有的內涵,尤其是常把博士生當作「助理」而非「學者」來訓練。

財經立法促進院29日舉辦「2013財經立法高峰會」,針對教育改革與國家競爭力議題進行討論,多位校長受邀出席。吳思華提到,在大學時須培養自學能力,才跟得上時代;碩士生則是要擁有解決現實重大問題的能力。

吳思華說,高教習慣把博士生當助理訓練,而非學者。他舉例瑞典培養博士生的方法,首先給博士3年的博士後獎學金,其中2年在國外研究深造,最後1年回到台灣訓練教學方法和增加經驗,這非常值得台灣借鑑。他認為,教學與研究並重才是最好的解決辦法。

目前台灣的大學共有169所,吳思華說,大學的問題不在於太多,而是沒特色。成大校長黃煌煇也指出,我國的大學教育體系,內涵已發生質變,導致與實務脫節。黃煌煇舉例,世界高教產生的專利,能夠技術轉移給業界的約占3%,台灣則只有0.3%,這就是只注重學術的結果。

台大電機系特聘教授李嗣涔補充,以他自身電機系畢業為例,才出社會1年,突然發現自己竟與業界脫節,幸好大學打下良好基礎,才能跟上時代。他認為,不應以讀什麼科系為就業保障,培養再學習的能力才是重點。◇

(責任編輯:明芳)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