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歐光伏價格承諾今實施 中國光伏已奄奄一息

人氣 31

【大紀元2013年08月06日訊】(大紀元記者任義報導)在中共各地方政府大量上馬光伏(太陽能光伏發電系統)項目之後,大陸光伏產業陷入產能過剩局面,光伏企業相繼倒閉。中共地方政府盲目躍進使光伏產業受重創奄奄一息,在今日實施的中歐光伏價格承諾或致光伏業有一線生機。

經過雙反的中歐光伏價格承諾今實施

8月6日,歐盟委員會正式批准中歐光伏貿易爭端的「價格承諾」協議開始實施。決議包含兩個部份,一是接受中國太陽能電池出口商提交的「價格承諾」方案,二是對參與該方案的中國企業免征臨時反傾銷稅。

在95家中國光伏企業與歐委會簽署的最終價格承諾中,設定的價格底線為每瓦0.56歐元,同時中國輸歐光伏產品每年總量不得超過7G W。另據歐委會貿易委員德古赫特透露,簽署價格承諾的中國光伏企業對歐出口額占中國對歐光伏產品出口總額的70%,這些企業無需繳納懲罰性關稅。

沒有參加協議的企業則需要向歐盟繳納47.6%的反傾銷稅。此外,對於超出年出口限額的部份將同樣徵收47.6%的反傾銷稅,該「價格承諾」的有效期將持續至2015年年底。

有業內人士表示,儘管雙方目前已經達成最終價格承諾方案,但無論對於中國的商會還是企業,順利執行價格承諾都是一個難度很大的挑戰。並不能說達成價格承諾協定,就可以一勞永逸。

有分析人士稱,中國輸歐光伏產品每年總量不得超過7G W,而現在大陸的產能5倍於這個配額,今後配額爭奪的激烈程度可想而知。大陸的光伏企業除了要調整自身的發展結構外,還要和中共政府部門和相關機構搞好關係。優太新能源副總經理劉鵬表示,得配額者得天下。

經過重創的中國光伏業奄奄一息

江西賽維、無錫尚德、東營光伏,曾是光伏界裡耀眼的地方名片,現已逐漸變成負債嚴重、庫存龐大以致破產倒閉。中共地方政府大干快上光伏項目像乘坐過山車一樣,從頂端滑向谷底只用了短短四年。

數年前全球掀起光伏產業的狂潮,晶體硅光伏組件是太陽能光伏發電的核心部件,其核心材料多晶硅在2008年最高曾達到500美元/公斤,而成本則約50~60美元,中共地方政府正是在暴利的吸引下,快速上馬光伏項目,導致產量迅速增加,危機迅速堆積。

與歐美發達國家由技術週期和經濟週期導致的產能過剩不同,中國自有一套獨特的「過剩邏輯」:中共國務院或中央部委釋放產業支持政策;中共地方政府在接下來的過程中起到決定作用,遊說企業轉行落戶、撮合銀行信貸、落實優惠措施並初步承諾銷售渠道,導致產能急劇擴張,至此中國光伏業已是奄奄一息。

中共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的數據顯示,2012年中國光伏組件產能達到45GW,而當年的全球需求量僅為38.4GW,即使假設組件銷售一空,中國的產能也超出世界總需求量近7GW。中投顧問最新測算,2013年上半年,中國的風電設備綜合產能閒置率超過60%。

大陸經濟學家許小年稱,現在光伏是甚麼情況?造成了當期GDP是對價值的破壞。光伏有多少中央財政的投資?多少地方財政的投資?再看看今天的慘狀,快把一個產業搞死了,這都是政府「大干快上」的結果。

(責任編輯:劉曉真)

相關新聞
中國經濟三大失衡積重難返 外資持續撤退
大陸鋼價跌至近四年新低 鋼鐵企業愈虧愈產
大陸光伏業難脫困境 中共地方政府接盤惹爭議
中共地方政府借電力改革 撐產能過剩行業掙稅收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