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汀全新創作流行專輯 吟唱故鄉與天啟

人氣 26
標籤: , ,

【大紀元2013年09月18日訊】獲得16座葛萊美獎肯定、1億張唱片銷售,擁有作曲家、歌手、暢銷作家、演員、慈善家等多重身份的史汀(Sting,又譯:斯汀),才剛慶祝完個人音樂生涯的25週年紀念,便投入並挑戰全新的創作領域,推出他個人睽違已久的全新創作大碟《The Last Ship》(末後之船)。

這張包含17首曲目的雙碟裝全新專輯,靈感和概念來自於史汀費時三年創作、明年即將登上百老匯舞台的同名音樂劇,故而專輯中的歌曲在史汀抒情詩般的一貫風格之外,也帶有濃厚的敘事色彩和豐富多變的樂風。

表現感人故事

《The Last Ship》是以80年代位於英國東北部、距離新堡市(Newcastle)中心區東方3.5英里的Wallsend當地造船工業為故事背景,史汀與三位托尼獎得主——音樂劇《惡人》(Wicked)導演喬•馬特羅(Joe Mantello)、電影《007空降危機》(Skyfall)編劇約翰•洛根(John Logan)、音樂劇《趨於平常》(Next To Normal)編劇布萊恩•約基(Brian Yorkey)攜手合作,將自己在Wallsend當地著名的「天鵝獵人造船廠」(Swan Hunter Shipyard)工業區的成長回憶編寫成感人的故事。劇情敘述一群失業的造船工人決定拿回他們的造船工廠,然後建造最後一艘船,此舉不是為了先前的僱主,也不是為了政府,純粹只是為了尊嚴與人性。

探索成長歷程

新專輯最初的靈感其實要追溯到史汀1991年面對喪父之痛的專輯《The Soul Cages》(靈魂的囚籠)。在《The Last Ship》中史汀再度探索他在新堡市的成長歷程,史汀為音樂劇譜寫了超過40首關於逃亡與冒險、父與子、罪過與救贖的歌曲。他表示,Wallsend的鎮上不是造船廠就是煤礦,居民的工作只有這兩種選擇;他每天望著大船在造船廠緩緩升起,遮住陽光;祖父是造船工人,街坊鄰居也大多數是在造船廠工作,造船工業塑造了這座城市的樣貌,也讓它的發展還有整個社區都蒙上了陰影。

民謠曲風為主

《The Last Ship》是Sting自2003年英、美TOP 5暢銷專輯《Sacred Love》(愛無我)之後,十年來首張全創作流行專輯,音樂風格以深受居爾特音樂影響的英國東北部民謠為主,加入華爾茲、巴薩諾瓦(bossa nova)和百老匯樂風,饒富喬治•格甚溫(George Gershwin)、理查德•羅傑斯(Richard Rodgers)和斯蒂芬•桑德海姆(Stephen Sondheim)等音樂劇創作大師的半音階曲風,還有揣摩造船工人的工作歌節奏調調。

參與專輯錄製的藝人也與英國東北部有著淵源,包括入列搖滾名人殿堂的重搖滾大團AC/DC主唱布萊恩•約翰遜(Brian Johnson)、以《Ain’t No Doubt》拿下1992年英國金榜冠軍的歌手吉米•奈爾(Jimmy Nail),以及民謠樂團The Unthanks成員貝琪•昂凡克(Becky Unthank)等。

寄寓天啟主題

專輯中有引用《聖經》故事與天啟意象的標題曲《The Last Ship》(末後之船),還有描寫造船廠工人父子親情對話的《Dead Man’s Boots》(逝者之靴),很不浪漫的求婚情歌《Practical Arrangement》(現實的婚約),以及深陷生活與愛情困境的憂傷抒情曲《我愛她,她卻愛著別人》(I Love Her But She Loves Someone Else)等。透過專輯中的歌曲,史汀闡釋了人際關係的錯綜複雜、時光的流逝,還有家庭與社區的重要性,在音樂中寄寓了深刻的主題。

史汀《The Last Ship》(末後之船)專輯樣曲

(責任編輯:蘇明真)

相關新聞
搖滾詩人史汀挺雨林環保 巴西開唱反水壩建案
U2百億金嗓 笑傲娜姊-流行天后狠賺71.8億
老將強佔前3名 U2年撈34.8億 稱霸樂壇
響應地球日 史汀等巨星熱唱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