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府屯地「吹出」大泡沫 溫州房市崩潰恐擴散

【大紀元2013年09月30日訊】(大紀元記者方涵綜合報導)一邊是地王頻出、地價飆漲,一邊是溫州房價腰斬、上萬套住宅斷供、炒房客跳樓潛逃。日前中共官媒自揭,造成這一切的幕後推手正是中共政府本身。

地方政府屯地 地王想出就出

中共官方媒體9月27日報導,著名財經評論人士馬光遠表示,目前中國地方政府壟斷著土地供應,他們一邊採用「飢餓療法」製造土地緊缺的假相,一邊尋找最有利把土地賣高價的時機推出土地拍賣。「比如說在拍的時候,甚麼時候拿出好地,甚麼時候拿出差地。」 馬光遠說:「地王是地方政府推出來的,不是拍出來的。」

馬光遠披露,目前地方政府在炒「地王」上各個環節的大玩家都配合得很好,就是要讓開發商和民眾感到「地越來越少」。

著名財經評論人士張鴻表示:目前中國的住宅用地並不緊缺,「中國土地供應的完成情況其實都只有60%到70%,意味著30%到40%的土地被地方政府囤起來了」,因為地方政府「預期未來房價會漲」。

黃奇帆自揭重慶屯地賺4,000億

據薄熙來被審判一案中涉案的重慶市市長黃奇帆自己披露,重慶市2002年開始實施土地儲備制度,當時儲備了40多萬畝地。十年用了20萬畝,每畝賺200萬,這就4千億,扣掉徵地本身的成本,有二、三千億的額外收入。

黃奇帆稱,重慶在土地一級市場中獲利頗豐。2012年重慶市全年的賣地收入為897.5億元,在中國300個城市中位居第三。「土地收入一般佔地方財政收入的1/3,是重要的第二財政。」

黃奇帆介紹,土地儲備的要義是:「在發展的初期,一步到位,把未來幾十年的土地儲備『框』下來。」

中共掠奪民眾30萬億土地收益

2013年3月,著名經濟學家吳敬璉透露,中共政府在過去幾十年來的造城運動中,獲取的土地價差保守估計在30萬億元左右。

中國《時代週報》撰文披露,所謂「30萬億」的價差背後,就是對農民以及城市拆遷居民的掠奪。由於政府壟斷了一級市場,即使農民的集體土地,也要先由政府徵用後才能在市場上出售,這個環節形成的價差就是對農民的剝奪。

另外,政府在地產業獲得的好處遠不止於賣地收入,還有巨額的稅收。根據統計,僅針對房地產業徵收的五大稅種,其總收入從2003年的900多億元,暴漲至2012年的1.01萬億元,增幅高達十倍有餘。土地與稅負成本占房價的60%左右,如果再加上高額的抵押貸款利息,購房者基本上是為政府和銀行打工。

2011年1月中國國土資源部部長徐紹史稱2010年全年,中國土地出讓成交總價款2.7萬億元人民幣。他同時也承認,中國土地出讓制度導致目前利益分配不合理,社會矛盾突出。清華大學社會學者李楯認為巨大的收益和低廉的土地成本對比,這顯示出政府對公眾的一種掠奪。

溫州上萬住宅斷供成中國房市崩潰第一幕

9月27日,中國媒體報導,溫州炒房團成員有的棄房潛逃,還有一對炒房夫妻半夜脫光衣服跳樓自殺。

從2013年8月底,溫州大量斷供房公開拍賣。溫州大學房地產研究所研究員陳鴻對媒體表示,溫州一些新建商品房比最高峰時房價下跌了30%~40%,個別豪宅價格甚至攔腰一刀。有報導說,被丟給銀行的房屋有8,000~10,000套,也有聲音透露達到15,000套。

著名財經人士牛刀9月28日在其個人博客上披露:「從2009年央行印鈔開始,人民幣實際購買力急劇下降,現在的100萬人民幣實際購買力不如30年前的1萬元,與五年前相比實際購買力下降了300%。」在此基礎上5年內房價漲了2倍,「說穿了,就是一個大泡沫」,而這個大泡沫「完全是政府炒起來,開發商和炒房客只是充當幫凶」。

牛刀計算:「中國房地產價值已經超過GDP的400%,而中國的GDP本身是有水分的,按照實際GDP來算,房地產價值可能已經超過GDP的500%,甚至是600%。在拉美年代巴西當時只有260%,日本房價泡沫當時是最大的也沒有超過300%,東京房價跌去80%。中國處處是鬼城,遍地是空房子,人人都有房子。」

中國媒體都暗自擔心,溫州、鄂爾多斯只是開始,這個現象將會蔓延,中國經濟面臨全面崩潰的危局。

(責任編輯:林銳)

相關新聞
中國地產巨頭集體看漲房價的背後
中共「開鍘」 李澤楷被禁北京購地
北大副校長:大陸三代人同時買房 世界罕見
金陵客:房價越調越高 多少眼淚在飛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