揣摩多變的音色 運用自如

文/沈亮寬
font print 人氣: 26
【字號】    
   標籤: tags: ,

【大紀元2013年09月04日訊】聆聽不同的音色變化,不是每個人都能聽出端睨並加以揣摩和運用出來的,它是一門需要學習的課程。想要在音樂表達及詮釋樂曲的能力上更加豐富、進步,學習多樣音色的變化是?對必要的。如果學生自己無法做出適當表達,老師們就得仔細帶領並教導。

●音色訓練熟能生巧

在教導長笛與鋼琴的學生中,不乏有音樂性很好的學生,但有時會有音色上的處理變化不到位而造成對曲子的詮釋不恰當或不完整的情形,此時我會即刻給予修正並當場撥放幾個演繹不錯之版本的CD來做比較,訓練學生分辨這些音色的相同及差異處,並加以講解其音色的變化是在曲中做什麼樣的訴求,更重要的是還要告知學生們,欲達到如此的音色是需用到何處的肌肉、手臂、手腕、手指、身體、背部、腰臀處、臉部肌肉、嘴唇、口腔、舌頭的位置、手指的力度、觸鍵的位置、氣流的方向甚至頭部的方向控制等等。這些動作的訓練要達到熟能生巧,才有辦法行雲流水運用自如。

如果有影音可觀看,我會藉機要學生觀察這些大師是如何運用上述所提到的各個部位來表達音色,若無影音,我會示範和講解兩者合併,要求學生們仔細聆聽及分辨錄音中的音色變化。除了訓練學生能聽出音色好壞的變化之外,還希望他們在我講解及示範完後能試著揣摩並仿效其音色,盡可能做到要求。並請他們多聽音樂會。

姑且不論學生是否能立即達到要求,不斷的反覆練習及仔細的聆聽揣摩,才是能靈活運用的不二法門。

●音色變化豐富音樂表現

就如同穿戴衣服一般,不同顏色和配件的搭配讓衣著賞心悅目而得體,不同的音色變化可豐富音樂的表現。有時不同音色具有不同的意義及內涵,其重要性是絕對的。要想收放自如地應用音色,需要相當的練習,而練習的過程不外乎是影音觀摩、錄音及音樂會的聆聽。這些都是得花心思研究並揣摩運用的,因此音樂的學習,絕非旁人所看到的如此愜意、輕鬆,要成就一個音樂家是著實不易,但有著如此多偉大音樂家的舖墊,後人的學習也可以更多變化、更自在!

◆作者沈亮寬來自臺灣,Nyack college講師。專業長笛演奏,並有24年教學經驗。2007年取得皇后學院音樂教育文憑,2007取得紐約州教育證照,1998年紐約大學音樂演奏碩士。曾獲紐約器樂傑出成就獎、西方凱斯儲備大學甘迺迪音樂創意獎、臺灣長笛演奏成人組冠軍。

(責任編輯:索妮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教學生涯中,常有學生或家長抱怨某些練太久的曲子可否換成新曲子,以免太枯燥而索然無味?有時也會遇到學生、甚至家長來請求不要練習基礎的東西,如音階、琶音等等行不行?又或者少練一點可不可以?而我總是反問他們,是不是可以不吃飯或、天天喝幾口水來過日子呢?
  • 許多人時常有個錯誤的觀念,認為只有聲樂、銅管或任何吹奏的樂器,因有換氣的需要,才需要呼吸,殊不知鋼琴、弦樂器或甚至打擊樂器都需要呼吸來幫助肌肉和心情的放鬆,並藉由呼吸來提升演奏及詮釋的技巧。手指技巧固然重要,但這些技巧都需要一條無形的扭帶將之串起而組成有生命的樂音,那就是呼吸。
  • 教學中常會遇到學生搞不清楚休止符這個符號真正的用意在哪兒,大家都知道休止符是「休息」,但卻極少數人會將它視為「音符」。當學生對於休止符可有可無的對待,時常讓我感到不解,我便問他們一句話:「你們認為無法開口說話而需用手語的人是不是也和我們一樣都是人呢?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麼休止符也是和其他音符一樣的。」
  • 許多學生在音樂演奏開始前,往往耐不住性子就急忙的開始;或演奏完一曲時,就急忙的將手中的樂器放下,好像多停留一秒鐘都覺得多餘。然而,從這一小小動作可以看到學生對待樂曲的態度,並且透露其音樂老師的教學品質。
  • 我喜歡開車時聽音樂,在懷兒子的整個孕期,車上聽音樂的習慣也從無間斷過。兒子出生後,不論孩子是否聽懂,我一定放上各式各樣的音樂讓他聆聽。隨著他漸漸長大,邊聽音樂我就會邊告訴他關於曲名、簡短的作曲家介紹及一些我自己對曲子的理解和曲子應用的手法等。當樂曲中的樂器出現比較特殊的手法,如振音、裝飾音或不同之拍號等等,我都會告訴兒子並以最淺顯的解釋讓他知道,甚至有時不管他是否能理解或聽懂,我純粹只是想讓兒子知道我的想法而已。我深信,久了,孩子不但會習慣,隨著年齡的增長,到了一定程度,也慢慢會開始發問,並有自己的想法與意見。
  • 音階(Scale)的練習,相信對許多學生而言,經常是苦不堪言的一件事,但它卻又是學習音樂不可或缺的重要練習之一。大部分的學生練習音階很容易流於只重視速度,而忘了這枯燥的練習也可以是很有特色及感情的。
  • 在學習音樂的初始,學生們大多會將老師的話當成一道聖旨來聽從,被動的等待下一個學習指令。但音樂學習是一個需要不斷自我練習的過程,老師不可能隨時在身邊給予指導,因此一開始幫學生培養自我練習的好習慣,減輕學生們的依賴心理,即是關鍵的一課。隨著學生年齡的增長、知識的積累和技巧的熟練,老師也該訓練學生擁有自己的思考及批判的能力,最終訓練學生成為他自己的老師。
  • 對於許多藝術表演工作者或運動員,良好的肢體運用至關重要,然而一些音樂家或運動員因不當姿勢而造成運動傷害的例子相當多,我自己也曾因肌肉的使用不當而造成背部及手腕筋部拉傷,花了許多時間和金錢做復建,並因而妨礙了我的演奏生涯。因此,不管學音樂是走職業或興趣,都要懂得如何適當的使用正確的姿勢,以放鬆、協調及和諧運用來達到安適的練習過程。
  • Real School of Music成立於2008年,5年後的今天,僅今年學校已經上課5萬次,是到目前為止,全美國發展最快的音樂學校。創辦人兼CEO—Thomas Byrne先生介紹,該校的理念是建立一個音樂教育的社區,每個來上課的學生就是會員,可以免費使用所有學校設施、錄音室、練琴房或舉行演唱會等等,只需提前預約。該校鼓勵學生把學校當作他們的活動中心。因為整個音樂的目的就是交流互動,是一種社會活動,很少音樂家自己一個人演奏。現在多數人學音樂是去一個地方上課,然後回家獨自練習,他們在孤獨中學習,難怪很快就放棄了。而該校所做的是激勵學生,有夏令營、有數碼錄音課、聲樂(唱歌)等,聲樂是該校第二大課程,第一是吉他。孩子們都喜歡唱歌,電視裡那些歌星是他們的偶像。而且該校有樂隊,而樂隊是要有人唱的,所以他們最後都想學唱歌。
  • 埔里Butterfly交響樂團,23日晚上在暨大附中藝文中心舉辦「蝴蝶新世界音樂會」的主場演出,也是創團以來的第一場室內演奏會;台北指揮家樂團團長謝東昇深耕埔里管絃樂教學14年,厚植小鎮的音樂沃土功不可沒。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