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矩和愛,成就孩子的未來(四)

孩子怎麼管?如何教?(上)
font print 人氣: 53
【字號】    
   標籤: tags: ,

作者: 王濤

在傳統家庭中,很多父親都意識到樹立規矩的權威,會用平日的一言一行在孩子面前建立權威。我前文提過我的父親平時不茍言笑,一旦建立起規矩,孩子的心裡就肅然起敬。正如孔子所描述的:「夫人言不發,言必有中。」後來朱熹進一步解釋:「言不妄發,發必當理,惟有德者能之。」

建立父母權威,理性與原則才是關鍵

傳統家庭中很多父親都是如此,用自己的少言、慎言和孩子保持距離,以建立權威。需要釐清的是:不是少言寡語就能樹立權威,真正的權威要依理行事。如同孔子所說「言必有中」,如果家裡有這樣的父親,個性再頑劣的孩子都會收斂行為。

正如《紅樓夢》裡的賈寶玉到父親賈政面前也是戰戰兢兢、規規矩矩。這樣的傳統嚴父自然會讓孩子產生敬畏之心。要做到這一點,為人父者要時時注意自己的行為舉止,還要隱忍對孩子表達愛。

正如「狼爸」蕭百佑坦言:「孩子是父母的心頭肉,面對心愛的孩子們,我唯有狠下心,做一個徹頭徹尾的『嚴父』」。

反觀現代家庭的傳統嚴父愈來愈少,這也是為什麼狼爸的故事會引起廣大回響。我讀了狼爸的《所以,北大兄妹》,除了對一些特定做法(例如,不讓兒子發展生物興趣)有所保留,對其基本做法還是讚賞有加,尤其是他透過樹立權威和誦讀經典讓孩子從小心存敬畏。這是以後一切學習和處世的基礎。

反觀現今社會,有權威的嚴父卻愈來愈少,父親們一一轉型為慈父。當然,這不代表慈父一定不能培養孩子的敬畏之心,而是現在很多父親對孩子的愛已經超出限度,以至於沒有建立規矩的權威。

我要再次強調顏之推在《顏氏家訓》裡的告誡:「父子之嚴,不可以狎……狎則怠慢生焉。」我也見過不少俯首甘為孺子牛的父親,一樣可以保持理性與原則,對規矩心存敬畏。不是只有傳統嚴父才可以做好規矩,有理性的慈父同樣可以讓孩子敬畏規矩。關鍵不在教育形式,而在於父母自己的內心是否抱持敬畏之心。

建立管教規矩,要堅守界限,不能隨便!

除了平時的言行舉止不能輕慢,為人父母管教孩子時的心態和準備更不能隨便。

很多時候,孩子的不當行為引起父母注意時,往往有一定的「歷史」了。通常這不是簡單地建立規矩就可以改變的。例如,孩子不好好吃飯,發生一兩次,你不會太過重視。但是這成為孩子的習慣時,你就開始注意了。面對這樣的情況,父母不要匆匆上陣和孩子正面交鋒。我的建議是:如果你沒有充分的準備,就不要開始建立規矩。寧可先讓孩子得逞,如果你匆匆開始,卻草草結束,非但不能教孩子守規矩,反而會影響你日後建立規矩的權威。因為你的不認真,會讓孩子失去對規矩該有的敬畏。

建立孩子的規矩之前,父母必須做很多準備。首先要分析為什麼孩子有這種行為習慣,應該怎麼解決。例如,孩子不乖乖吃飯,多半是沒有養成好習慣,零食隨手可得,最好的辦法是:讓孩子挨餓。很多父母還沒有施行就開始擔心:孩子不吃,餓壞了怎麼辦?你還沒有開始建立規矩,就先猶豫了。事實上,如果你真的這麼做,孩子還沒有餓壞之前,早就乖乖吃了,因為餓了吃飯是正常的反應和行為。當然在具體施行上,還要做很多細節準備。

首先,如果參與管教孩子的不只一人,你要得到其他人的支持,特別是家中有老年人,要好好說明。有時候說服老人家支持你餓孩子一頓並不容易。其次,要收起所有的零食,至少要收在孩子找不到的地方(最好處理掉,因為孩子找東西的能力很強)。有了環境的支持,接著要考慮建立規矩的一些細節。例如,如何把你的規矩和要求跟孩子說清楚,怎麼控制自己的情緒。例如,你可以對孩子說:「你可以選擇吃飯,如果你這頓不吃,要等到我們吃晚飯的時候才能吃。」如果孩子拒絕吃飯,不需要訓斥,平靜地接受。但是要說到做到。

如果,過程中孩子喊餓,要吃東西,父母可以嘴軟但不要心軟。你可以說:「寶寶肚子餓了,媽媽知道,因為寶寶沒有吃中飯。但是,這是規定,媽媽也沒有辦法,我們看看還有幾個小時就可以吃飯了。」這樣講,孩子比較容易接受。

如果你很得意地去奚落孩子:「誰叫你不吃午飯,你很厲害啊!下次要聽話。」這樣說會激發孩子和你的對立,並且不講道理。

如果看到孩子有求於你,你一面訓斥,一面又給孩子食物,這樣的父母缺乏愛和規矩。

另外,孩子的行為有所改變時,要理性地給予肯定,也要做好打持久戰的準備。孩子的行為反覆,是在考驗你設立規矩的界限是否堅定。父母第一次認真地立下規矩,是一個良好的開端,也是最重要的一步。

另外,管教孩子時,父母要和孩子保持很近的距離。很多年輕父母常常距離很遠就大聲地喊叫,這樣管教孩子過於隨便,也容易情緒化。很多父母建立規矩的失敗就是因為隨便。既沒有平時的敬畏氣氛,也沒有鋪陳,說管就管、喊打就打。父母自己喜怒無常,很難讓孩子產生敬畏,因而在心理上產生抗拒,可想而知,這樣建立規矩的結果有限。

─ ─摘自:《規矩和愛,成就孩子的未來》野人文化提供@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不少中國父母認為:孩子是我生養的,不是我的是誰的?這樣的觀念,是在占有孩子的思想和情感。每個人都有獨立的思想和情感,雖然會受到父母影響,但是不屬於父母。
  • 教育的核心是處理好規矩和愛的關係。尊重和理性是規矩與愛結合的前提。相反地,如果父母以占有為目的,很容易失去基本的教育理性和教育界限。
  • 目前忽略型的父母正急劇增加,最典型的是父母離家工作,孩子留在家中,這種現象逐年遞增。由於這些孩子缺乏規矩又缺乏愛,心理發展不健全,出現厭世自閉、反社會人格、空虛、自卑、膽怯、沒有精神寄託等現象,最重要的是缺乏愛。這些孩子不懂什麼是愛,更不知道什麼是敬畏,最後對自己和別人的生命極端地不尊重。
  • 我們必須做好心理準備,因為治療那些成長在缺乏關愛的家庭環境的兒童時,有可能會遇到龐大的障礙......
  • 對父母或教育者來說,最嚴重的兒童教育錯誤,就是對走上錯誤道路的兒童預言悲慘的結局。這類愚蠢的預言會助長兒童的怯懦,讓情況無限惡化。我們應該反其道而行,以正面積極的態度鼓勵兒童。
  • 我們必須從「激發這類兒童的勇氣,並讓他們相信自己的長處與能力」來進行治療。
  • 在成長到學齡的這個階段,孩子們正在培養和練習幫助新朋友、與他人相處和交友能力。還有自我調節和理解他人觀點的能力。
  • 學齡兒童往往喜歡獨立,但他們仍然需要你的愛、關注和認可。在成長和探索的過程中,孩子也需要一些限制和指導。這些限制可以幫助你的孩子感到安全,並為開始上學後的新規則、慣例和責任做好準備。
  • 我們已經知道,兒童都會努力追求優越感。父母或教育者的責任,就是將他們的努力追求導向有效、有益的面向。他必須確保,孩子的努力可以獲得心理健康與幸福,而非精神疾病、身心失調。
  • 我們知道,不勞而獲的成功多麼容易轉瞬即逝,因此訓練兒童滿懷企圖心沒有什麼好處;更重要的是訓練他具備勇氣、堅忍和自信,這樣他才能體認到失敗時永不氣餒,而且應該視「失敗為需要被解決的新問題」。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