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透視】滙豐控股

人氣 68

【大紀元2013年12月27日訊】滙豐最早成立的原因源自香港洋行的權力劃分,1864年7月,孟買的英商欲於香港創建中國皇家銀行,發行3萬股,但分配偏頗,惹香港洋行不滿。鐵行輪船公司監事湯馬士·修打蘭(Thomas Sutherland)和寶順洋行代表喬姆利牽頭,宣布成立一家由香港擁有的銀行。

香港上海滙豐銀行創辦時,資本額共500萬港元。1864年成立臨時委員會,由15位來自各大洋行的代表組成,當中有英國、美國、德國、丹麥、猶太及印度帕西族人,隨後各股東退出,滙豐由英商控制。1865年3月2日,委員會改組成董事局,3月3日正式開業,總部設在中環皇后大道中1號的域多利大廈。次年,獲授權發行香港鈔票。初期滙豐不斷向世界各地擴展,直到二戰後方集中於香港,內地分行於1949年起相繼關閉。

1953年,銀行在端納(Michael Turner)的帶領下實行集團運作模式,先於1955年在美國加州成立首家附屬公司,接著於1959年進行了第一宗收購,買下了有利銀行及中東英格蘭銀行。1965年,銀行危機時以5,100萬港元收購恒生(00011.HK)51%股權。1972年,成立獲多利(滙豐投資銀行前身)。1980年,入股美國海豐銀行。七年後,入股英國米特蘭銀行。

1990年,滙豐進行重組,包括變身控股、遷冊英國但主管駐守香港,此舉既可抵禦回歸的不明朗風險,又可免除英國稅制,令集團繼續享有豐厚利潤,又不致無路可退。然而,在英國監管要求下,集團總管理處在1993年遷往倫敦,負責中央職能,如策略規劃、人力資源管理、財務計劃及監控等。2003年,設於英國Canary Wharf的新總行正式開幕。

滙控現已成為環球金融巨擘,國際網絡遍及全球6個地域,80個國家和地區共設有約6,600個辦事處,為近5,500萬名客戶提供服務。

主要股東
摩通(7.09%)和貝萊德(5.99%)。

員工
主席兼執行董事范智廉、集團行政總裁兼執行董事歐智華,聘有259,300位員工。

核數師
畢馬威會計師事務所。

競爭環境
歐美各大銀行逐漸重拾昔日雄風,西方信貸危險漸散,返回競爭舞台;而內地銀行亦不斷向外伸展,如中銀香港(02388.HK)在香港的市佔率在過去10年呈上升趨勢。

未來開發
把業務重整,2011-13年間出售了逾50個非核心和賠本資產,如:
(一)2012年9月,沽出美國兩項保險業務,
(二)2012年底分別出售越南保險公司Bao Viet全部18%股權和平保(02318)全部16%股份,
(三)從本年7月起,關閉南韓10家分行,退出當地零售銀行及財富管理業務,裁減230位員工,
(四)10月,宣佈退出印度零售經紀業務,裁員300人,
(五)本月出售上海銀行8%股權。此外,滙控的發展方向集中在低風險的按揭和貿易融資範疇,並策略性削減亞洲(除香港)的無抵押個人融資業務。

優勢
(一)香港依然是滙控增長的主要動力,尤其是它的環球銀行及市場(GB&M)業務,稅前盈利年升32%,江湖地位穩固;
(二)憑著集團的存款以及交易銀行優勢,可助它於美國聯儲局退市、亞洲的美元流通性收緊之際脫穎而出;
(三)憧憬美元在2015年加息,滙控在中線將可受惠;
(四)核心一級資本比率力壓同行,三季尾錄得10.6%,降低集資疑慮。

風險
(一)美國參議院設調查小組委員於去年年中發表長達340頁報告,指滙控向恐怖分子、毒販與洗錢者予以方便,涉及金額達數10億美元。銀行高層作出道歉,承諾加強監察措施;
(二)新興市場增長放緩對滙控前景帶來負面影響,如借款減慢和不良貸款走高,近日渣打(02888.HK)令人大跌眼鏡的業績已反映箇中憂慮,即使近期滙控於亞洲確實勝於渣打,但難保長此下去不被新興市場問題拖累;
(三)香港高樓價怪現象持續不改,令銀行「借亦難,不借亦難」;
(四)滙控的巴西、墨西哥和美國的業務回報低,尤其是個人銀行方面,需要觀察管理層如何處理。

(責任編輯:楊家諾)

相關新聞
匯豐銀行:中國製造業放緩 創11個月最低
售予兩房不良房貸債券 匯豐面臨16億罰金
【股票透視】香港恒生銀行
滙豐被四大難關阻擋 中港業務 進退維谷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