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丹】是否「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人氣 8

【大紀元2014年01月05日訊】近日,登載於新浪網的一篇博文提出了這樣一個令所有中國大陸父母都頗為震驚的教育理念,即「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儘管這種教育理念與大部份中國父母的看法大相逕庭,卻並非是出於突發奇想,而是基於德國教育機構對孩子如何實現良性發展所做出的理性判斷。新浪網的這篇博文引用了一位家長希望老師能額外教授自己高智商的孩子更多知識和課程,卻遭到拒絕和反對的真實故事,向讀者展示出了德國基礎教育與中國大陸有所不同的一面。

在德國,幼兒園的孩子不允許學習專業知識,上小學的孩子也不能學習額外的課程,即便這個孩子的智商超過同齡人,老師也不會以任何理由來打破一視同仁的規則。德國的幼兒園沒有年級,所有的孩子都混在一起。中小學基本都是半日制的,下午沒有課,只有課外活動。甚至連德國憲法也明確規定,學前教育是被禁止的。如此寬鬆的教育環境以及毫無壓力的成長氛圍都是為了遵循同一個道理,那就是符合孩子的天性,讓他們快樂的成長。

除了德國以外,歐洲眾多國家對待孩子的教育問題也基本都在不約而同的符合上述定律。歐洲人普遍認為,孩子有自身的成長規律,他們在相應的階段要做相應的事情。進入小學之前,孩子唯一的「任務」就是快樂成長。而在中國,孩子在幼兒園期間就已經基本把小學一年級的知識都學完了。從表面上看,中國的學前教育和基礎教育都很扎實,但孩子的想像力、創造力和獨立思考的能力卻從那時起就已開始逐步喪失。可見,不願讓孩子輸在「起跑線」的芸芸父母最終卻成為了「揠苗助長」,扼殺童真與孩子天性的劊子手。

人們常說,孩子是父母的心頭肉。因此,有哪個為人父母者會真的願意將孩子推入只有壓力與競爭的「悲慘世界」?或許看到孩子在總也學不完的課程以及寫不完的作業中漸漸失去純真和快樂時,強抑著內心不忍的父母也只能深深歎一聲「沒有辦法」。在唯「分數論」的教育標準中,在一味追求「升學率」的教育系統中,在充斥著「競爭意識」的社會制度中,每個人都在「只能你去適應環境,不能讓環境適應你」的教育理念下放棄天性自然,成為制度所規定、所塑造,卻早已偏離人性的犧牲品。而最令人觸目驚心的是,這樣的犧牲品在中國大陸越來越趨於年輕化,甚至是那些還未來得及認識世界的孩子也開始無一例外的淪為其中。

可悲的是,無知且無奈的父母在這其中卻不能扮演捍衛孩子自由與快樂童年的「衛道士」,他們只能閉上雙眼,變身為扭曲制度的捍衛者和執行者,掄起制度的棍棒扼殺孩子天性的暴徒。「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這句以愛的名義作為鞭策孩子的警言和口號就這樣成了父母剝奪孩子享有幸福童年的合理藉口和理由。為了不讓孩子在起跑線上落後於人,父母總是樂此不疲的為孩子打造一個只有學習、而沒有閒暇與玩耍的超負荷童年。然而,自以為超人一步、勝人一籌的父母或許始終無法想像,即便是贏在起跑線上,也不能保證孩子此後的人生會一帆風順,並獲取最後的成功。

人生的成敗從來都不是以起點和終點的成功來予以評價和論處的,更何況違背人性自然以及成長規律的人,即便在財富上實現了富足,事業上實現了短暫的成功,他們的內心世界也將永遠處於暗淡與挫敗之中。由此也足以說明,畸形制度塑造的人從來都不是遵循自然發展、符合人性規律的真正意義上的人。那些泯滅人性、違背天道的制度,無論具備著怎樣的優越性,無論展示出怎樣的表面繁榮,對人類都是「有百害而無一利」的。人性喪失殆盡,人的世界又焉能尚存?因此,只有當前的扭曲制度得以瓦解,中國人才有可能從真正的人性中找回失落已久的精神家園。

相關新聞
網文:中國為什麼沒人得諾貝爾科學獎
中國大學生招聘會火爆 就業壓力大
虎媽:孩子上大學 就得放手
「遙控」家教? 虎媽:女兒上大學如何教育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