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特低價搶市 原油跌破90美元大關

人氣 1
標籤: , ,

【大紀元2014年10月03日訊】(大紀元記者張東光綜合報導)受到美國原油大幅增產、全球需求疲弱和沙特阿拉伯意外低價搶市的多重利空衝擊,紐約原油期貨2日盤中一度重挫2.8%至每桶88.18美元(收盤已站上91美元),創下17個月新低價,較六月的高點回落16%。

另一油價指標布蘭特原油11月期貨盤中也重挫2.8%至91.55美元(收盤站上93美元),創下27個月新低價,較今年高點回落19%。

CNBC新聞網報導,原油分析師多預期油價仍有續挫10%以上的空間(如紐約原油跌至80美元),主因是供需情勢已形成完美風暴,供給突然間增加許多,但需求(特別是中國和歐洲)卻遲遲無法復甦。

石油輸出國家組織(OPEC)步調不一致是近期油價走低的重要因素。沙特阿拉伯曾於8月減產每日40萬桶原油,但阿聯酋和科威特等OPEC會員國卻反向增產。因此,繼阿曼/迪拜10月份下調油價每桶1.05美元後,沙特阿拉伯國營企業沙特阿美公司(Saudi Aramco)週三(1日)不預警地宣布11月份亞洲報價下調1美元,同時下調美國和歐洲的報價40美分。

近期調查顯示,OPEC的原油產能約每日3,100萬桶,該組織曾示意在11月的會議中可能討論減產。但沙特阿美公司砍價的舉動恐讓減產預期破滅。分析師擔心會員國各懷鬼胎的OPEC可能掀起一波價格戰,但認為紐約原油若跌落85美元以下並維持幾個月,產油國增產的意願將大幅降低。

《華爾街日報》報導,紐約原油期貨近期走勢疲弱,主要反映原油供應充足,特別是美國的新增產量超乎預期(日產880萬桶,創下近三十年新高)。但另一方面,分析師卻不斷下調今、明兩年的原油需求預估量。

在原油下跌和北美用油淡季效應下,紐約商業交易所(NYMEX)汽油期貨價格也下跌1.7%至每加侖2.4091美元,創下2011年1月以來新低。

《外交政策》期刊報導,儘管油價近三個月跌幅近兩成,但並未崩盤。從長期角度觀之,當前90美元以上的油價仍屬歷史高價區,但對沙特阿拉伯、波灣國家、伊拉克和俄羅斯等產油國卻產生了不同程度的衝擊。

國際貨幣基金會(IMF)近期警告,沙特阿拉伯陷入財政赤字的時間可能比預期快,因為自阿拉伯之春運動後,該國的公共支出已大幅增加,必須借重高油價維持幾年才可平衡預算。在2009年,可讓整體波灣國家財政預算平衡的原油價格是每桶62美元,去年已攀升到82美元。

這或可說明為何沙特阿拉伯等波灣油國不願聽從伊朗減產支撐油價至130美元的請求。目前的油價對伊朗很傷,因伊朗可讓國內預算平衡的油價是在93美元。

此外,俄羅斯也感受到油價下跌之苦。根據莫斯科的預算書預期,布蘭特原油今年將維持在100美元左右,但油價下跌至今已使今年收入短少300~400億美元,該國財政部長週四坦承低油價是其搖搖欲墜經濟的一大風險。

責任編輯:莫琳

相關新聞
美國商務部出新規 原油出口量或大增
歐佩克稱去年原油產量同比下降2.5%
石油業巨變 美國40年首次出口超輕原油
美汽油價格自高峰期回落 創4年同期最低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