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土安全週 網絡安全成焦點

人氣 1

【大紀元2014年10月08日訊】(大紀元記者蕭桐美國華盛頓DC報導)10月6日到9日,沃爾特E.華盛頓會議中心(Walter E. Washington Convention Center)舉行了為期4天的「2014國土安全週(Homeland Security Week 2014) 」活動。活動邀請了40位專家學者,就5項主要議題展開了深入探討,超過700位相關業界人士參加了10場圓桌討論會。活動同時還附設了大型會場展覽,有65所商家參加了展覽會。被美國國家情報局稱為美國國土安全最大威脅的網絡安全問題, 成為本次論壇的主要議題之一。

美國網絡空間與安全計劃(Cyber​​space & Security Program)杜魯門國家安全項目暨國家政策中心(Truman National Security Project & Center for National Policy)主任馬修·羅茲(Matthew Rhoades),主持了10月6日下午的網絡安全研討會。研討會就國會網絡安全立法進程艱難的原因進行了剖析,同時重申了保護網絡安全的必要性。

美國網絡安全立法從2012年開始提上議程,中間經歷了2013年「斯諾登事件」,造成美國​​民眾對個人隱私空前關注,從而使立法全面停擺。 2013年10月,國會多位頂級立法委員公開談論重新考慮網絡安全立法,立法再次啟動。

羅茲向與會的國土安全專家解釋網絡安全立法舉步維艱的原因時提到,尊重企業的利益和民眾的意願,以及立法院對網絡安全的重要程度不能達成統一是立法一拖再拖的兩個主要原因。其中「斯諾登事件」將公眾對個人隱私的關注性擴大到極致,民眾擔心一旦政府因為網絡安全對個人資料進行過濾審查,會造成個人信息的外洩,因而造成反對立法的民眾大增,立法全面觸礁。同時,馬修認為,立法院成員的個人觀點也影響了立法進程,很多立法委年齡偏大,對網絡技術的接觸認識有所局限,造成網絡安全問題不被重視。今年11月的中期選舉,立法院成員將有變動,是挑戰也是機遇,希望網絡安全立法到時會有所突破。

另一個具有挑戰性的領域是國際網絡安全,因為不同的國家對網絡安全的政策不同,造成標準很難達到統一,加大安全維護難度。同時因為網絡的虛擬性,一些安全漏洞造成的損失很難實體化,造成國家對私有的網絡資源的保護難度增加。

只有正視網絡安全問題,正確認識個人隱私與安全漏洞的關係,將目光放大放遠,從大局出發,通過安全立法,才能真正解決網絡安全問題。

羅茲在接受大紀元記者的採訪時認為,中共利用特務間諜手段,盜取美國五角大樓軍事機密的行為,與商家洩漏用戶私人信息,達到盈利目的的舉動是完全不同性質的犯罪。 「中共間諜的做法是偷竊,是暴力奪取,是嚴重的犯罪行為。」馬修表示:「五角大樓作為美國獨立的軍事機構,擁有美國政府所沒有的權限和能力,可以不經國會立法,對於這種行為採取更加快速而有效的反應,對軍事機密和信息進行更全面的保護。」

今年5月19號,美國司法部正式起訴中共61398部隊第3支隊的5名網路部隊軍人,並公佈了嫌疑人的名字和照片。起訴內容稱,中共軍隊利用國家龐大的資源,攻擊入侵美國私人企業,包括美國國防部的主要私人承包商的電腦網路系統,實施經濟間諜活動。在竊取寶貴的知識產權後,再交給中國企業,造成美國​​企業多項重大經濟損失。起訴公佈後,相關中共官員將成為國際間諜被緝拿的對象。

羅茲表示,美國政府在類似事件發生後,因為國際政治經濟事務的多方考慮,往往只會採取口頭及經濟制裁等溫和手法,但美國國防部則會根據事件的程度及影響,制定制裁政策。 2015年五角大樓預案中,提出了要在國防部設立獨立辦公室,專門收集網絡入侵信息,並聯合相關部門進行相應的處理和懲罰的预算。

責任編輯:楊飛

相關新聞
美國網絡騷擾跟蹤問題和相關法律
侵入性線上廣告觸犯用戶隱私 美國會聽證
美國防部僅六個月花費億元阻駭客
奧巴馬公佈保護美國網絡安全計劃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