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聚焦奧習發佈會 達成協議但分歧仍大

【大紀元2014年11月13日訊】(大紀元記者秦雨霏綜合報導)隨著中美雙方領導人尋求克服兩個最大經濟體之間持續的緊張,在激烈的兩天談話之後,奧巴馬和習近平披露了一系列協議,包括氣候變化,軍事合作和貿易。而在中國首都一個罕見的聯合新聞發佈會上,存在的分歧也浮出水面。奧巴馬柔和地就人權問題敦促習近平。習近平則稱外國記者被拒簽是他們自己的原因。

達成溫室排放、軍事和貿易協議

美聯社11月12日報導說,隨著奧巴馬結束對中國六年來的首次訪問,他說他和習近平已經達成「兩國關係應該如何向前推進的共識。」

奧巴馬說:「在我們具有分歧的地方,我們將坦率表達我們的意圖,我們將努力儘可能的縮小這些分歧。」

奧巴馬和習近平都宣告共同致力於削減溫室氣體,這個協議是在兩國官員之間數月的秘密談話之後達成的。

雙方領導人也宣佈一份協議,讓他們的軍隊給予彼此更多的有關他們在太平洋活動的指南。在美國和中共戰鬥機危險的近距離對峙之後,這個步驟被視為必要的。此外,奧巴馬和習近平稱在減免高科技產品關稅的貿易談判方面取得突破,以及延長了中美公民進入對方國家的簽證期限。

中美之間的明爭暗鬥

美聯社報導說,奧巴馬花了大量時間試圖跟習近平建立個人關係,包括去年在加州莊園的兩天會晤。美國官員視習近平為一個潛在的新型中共領導人,他比其他中共官員跟美國有更密切的聯繫。他曾經在愛荷華學習。

然而,習近平被證明不像一些美國官員想像的那樣遷就白宮。美國官員對於中共鎮壓香港示威存在新的擔憂,隨著西方跟俄羅斯拉開距離,華盛頓也警惕的觀察北京加強跟莫斯科的聯繫。

北京仍然懷疑奧巴馬在亞洲的意圖,認為他努力支持美國跟亞洲地區的經濟聯繫是遏制中共的一個方式。習近平正在推動亞洲基礎設施銀行和亞太自由貿易區。它們被視為跟美國主導的世界銀行和TPP協定競爭影響力。

奧巴馬向習近平提人權

美聯社報導說,美國政府長期以來遭到批評,被指罔顧中共糟糕的人權記錄繼續跟它打交道。

奧巴馬說,他在跟習近平的談話當中討論了人權話題,並強調「不管是在紐約還是巴黎還是香港」,普世自由是必不可少的,暗暗支持香港的抗議。

有中共官員暗示,美國在香港民主示威當中扮演了一個角色。奧巴馬週三否認這些指控,說他明確向習近平表明,美國「沒有參與煽動那裏的抗議」。

聯合新聞發佈會暴露分歧

《紐約時報》11月12日報導說,美國總統奧巴馬和中共主席習近平週三在新聞發佈會上暴露出一些分歧,比如香港民主示威和新聞自由。

報導說,習近平稱香港事務是中國內部事務,並說「在任何地方法律和秩序都必須得到保護」。

在計劃奧巴馬訪問的階段,白宮極力遊說設立記者提問環節,直到奧習在人民大會堂會晤的前一天,中共當局才讓步同意。

最初,習近平似乎忽略《紐約時報》記者的兩個提問:是否中共擔憂奧巴馬政府重返亞太的策略代表著遏制中共當局的努力?鑑於更廣泛的中美簽證協議,是否中共將緩解對一些外國記者的拒簽?

在首先回答了中共官媒的一個無關問題之後,習近平折回,他稱外國新聞機構的簽證問題是他們自己造成。他說:「當某個事情出現問題,一定有一個原因。」

習近平也對最近一波中共官媒上的反美浪潮不以為然,說「我不認為這值得大驚小怪」。

總而言之,在習近平執政兩年並迅速鞏固權力之後,他在新聞發佈會上的表現提供給外界一個罕見的直接窺視中共主席的機會。

《紐約時報》報導說,總體上,奧巴馬對人權的提及是經過小心計算的。

中共央視沒有播出48分鐘的新聞發佈會。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教授時殷弘說:「這應該是中宣部故意的決定。」

時殷弘說,宣傳官員不希望中國公眾看到奧巴馬總統談論人權和西藏。

責任編輯:高靜;覆核編輯:姜斌

相關新聞
張高麗與奧巴馬會見消息被新華網封殺
香港雨傘運動 美國助習近平打擊江派勢力
陳思敏:中美兩國一把手感嘆甚麼
美中會晤 為奧巴馬下月訪華做準備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