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美味火鍋吃不對 小心癌症找上身

鄭孝祺

人氣: 380
【字號】    
   標籤: tags: , ,

【大紀元2014年11月14日訊】(大紀元記者鄭孝祺綜合報導)當寒風開始吹起雪花時,熱騰騰的火鍋也上了桌。火鍋的種類很多,三五人在寒冬時節,圍在一起涮鍋,熱鬧又美味,所以深受華人的親睞。但是火鍋吃多了、或者吃法不對,不僅容易上火,還可能惹得疾病上身,甚至有患癌風險。

那麼,你知道吃火鍋需要注意甚麼嗎?吃法不對,對身體會有甚麼不良影響嗎?下面三種病很可能因為吃火鍋而引起,一定要小心。

口腔癌

從熱騰騰的火鍋中,撈起食物便往嘴裡送,容易燙傷口腔粘膜和食道粘膜。(fotolia)

從熱騰騰的火鍋中,撈起食物便往嘴裡送,燙得舌頭發麻、額頭發汗,還大呼過癮,大讚「一熱當三鮮」。

但是,火鍋濃湯的溫度可高達120℃,而口腔適宜接受的溫度在60℃以下,不經冷卻就吃,很容易燙傷口腔、舌部、食道以及胃的黏膜,並加劇原有的口腔黏膜炎症。有的人曾經吃完又燙又辣的火鍋後,口腔發生「掉皮」,就是黏膜受燙傷後脫落。

口腔黏膜在受損害狀態下,被過燙過辣食物反覆刺激,就會增生,呈現出白斑。口腔黏膜白斑比較危險,屬於癌前病變,如果白斑出現在三個危險區域(一是口底、舌腹區,即舌頭下面和舌邊緣區;二是軟顎複合體區,即人們通常所說的「小舌頭」和下牙後方軟組織區;三是口角區,即上下嘴唇相交的口腔內側區),癌變的幾率更高,大約超過50%的患者會轉化為口腔癌。

此外,如果燙傷了食道黏膜,食道癌變的風險也會增加。

胃腸病

有人喜歡鮮脆嫩滑的口感,涮鍋時,把食物在火鍋裡燙一下就吃,食物並沒有熟透,潛藏於食物中的細菌、寄生蟲卵還會進入人體,導致疾病。(fotolia)

有人喜歡鮮脆嫩滑的口感,涮鍋時,把食物在火鍋裡燙一下就吃,食物並沒有熟透。這種吃法不僅會造成消化不良,潛藏於食物中的細菌、寄生蟲卵還會進入人體,導致疾病。此外,很多火鍋的食料是從冰箱內取出的,不一定新鮮,也不利於健康。

由於火鍋吃起來熱氣騰騰,很多人喜歡邊吃邊喝冷飲或啤酒。這種忽冷忽熱的吃法,會刺激胃黏膜,成為造成急性腸胃炎的主因。有便秘或痔瘡的久坐一族,吃火鍋更要嘴下留情。

火鍋的辛辣味最先刺激的是食道,接下來就是胃和小腸,嚴重刺激腸胃壁粘膜,引起胃酸和脹氣。除了容易引發食道炎、胃炎外,腹瀉也有可能發生。醫生透過胃鏡檢查這類患者的腸胃系統,發現胃壁表面粘膜可以看到刮傷,嚴重者甚至會出現急性胃粘膜糜爛。此類來自麻辣食物的傷害,會出現在大腸內壁,時間久了難保不會演變為惡性腫瘤。

醫生建議,在吃火鍋前,吃一點澱粉類食物,比如土豆、紅薯等。既能控制食量,還可保護腸胃。在涮火鍋時,先涮蔬菜,再吃肉類。此外,不要貪圖吃鮮嫩,尤其是生肉、生魚最好熟了再吃。多備兩雙筷子,一個用於熟食,一個夾生食,以免肉類中的病菌或寄生卵直接進入消化道,引起胃腸道感染。

痛風

火鍋湯底的種類選擇五花八門,大多採用豬、羊、牛油等高脂肪物質為底料,再加辣椒、胡椒和花椒等為佐料,吃多了易導致高血脂、膽石症、膽固醇飆高等。

一些人認為,只涮清淡的蔬菜就不會導致上述問題,但因為脂肪含量高的湯底,會給下鍋的食物「包」上一層油,一餐下來攝取的油量及熱量就不容小覷了。

還有人喜歡把涮完的火鍋湯底當「營養湯」喝光,就更加無益於健康。火鍋湯久沸不止、久涮不換,其中成分會發生一些化學反應,產生有害物質。如:肉類、海鮮中所含噗林物質多溶於湯中,湯中的高濃度噗林,經肝臟代謝,會產生大量的硝酸,引起痛風,出現關節痛症狀,嚴重時會損傷腎功能。**

責任編輯:李曉清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