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教學標準系列報道之二

美共同核心教學標準起步難 華裔生挑戰大

人氣 1
標籤: ,

【大紀元2014年12月18日訊】(大紀元記者黃文華洛杉磯報導)加州有些學區已經為推動美國共同核心教學標準籌備了數年,而洛杉磯包括瑞爾杭都和喜瑞都(Rio Hondo & Cerritos)等社區大學今年也先後推出科學或數理夏令營,要幫助孩子增強數理邏輯與表達能力,但新標準的實施,對許多老師和學生而言,仍充滿了未知與挑戰。

有人歡喜有人愁

位於橙縣、亞裔約佔四成的ABC聯合學區,已經為迎接共同核心教學新標準準備了超過兩年,華裔學區總監蕭麗卿相信轉換過程會很順利:「我們過去兩年多都在用共同核心教學標準,有超過一百位老師實際參與,設計符合標準的課程。」

並不是所有學區都如此胸有成竹,因為美國各州與各學區之間本來就沒有統一的課本,且目前各出版商尚未推出符合新標準的好教材。

位於洛杉磯市中心的「全為孩子」特許中學校長伍茲(Kimberlee Woods)坦承:「現在有足夠的輔助教材,但教師必須從不同地方取材來教書確實是比較難。」

有標準沒引導 老師慌 學生茫

事實上有不少學校老師對實施新教學標準存有太多迷茫和不安。

去年獲選為西科紋納學區中學模範老師的薩拉斯(Brenda Salas)直言:「我不認為學區、州府或聯邦給了我們足夠的支援和引導,我們沒有指標性的期考、課程進度表或更新版的教材,所以有點恐怖,基本上官方就是給我們教學標準,要我們自己想辦法。」

新標準要求學生以短文解釋回答問題,不僅是初來乍到的新移民孩子,薩拉斯說連許多美國本地生都大喊吃不消:「學生不習慣在教室裡寫短文或獨立思考,他們在掙扎,想用最簡易的方式找資訊,想直接從網路上照抄答案,而非針對某觀念找出新方法和研究新知。」

家長發愁 抱怨倍增

新教學標準帶來了新題型的作業,有些學生不知該從何下手只好求救家長,不少擁有高學歷的美國家長也對開放式、無簡單標準答案的作業倍感困惑,甚至向學校投訴抱怨不懂為何作此改變。

許多受過東方填鴨式教育的亞洲家長,雖然非常關心孩子的課業表現,但面對語言隔閡和這種申論式的問答題時更是束手無策,有能力的就替孩子請家教或是送去課輔班,經濟條件不夠寬裕的,就只能巴望學校老師多花時間引導。

重理解應用 不再是對錯是非

曾教過數學與科學的中學教師薩拉斯,為讀者舉例說明新的要求:「現在需要給學生解釋如何找到答案,或這情況與社會大眾有何關聯,例如在科學課上,我們學習研究更大的概念觀念,以前只學火山的種類,現在研究火山如何塑造地表,和其在歷史上對不同社會帶來的影響等內容。」

許多學生也認為,新標準強調的專題系統研究比傳統簡單問答更具挑戰性,參加瑞爾杭都社區大學科學營的中學學生索托(Jesus Soto)就表示:「以前比較輕鬆,現在比較難,上課要比以前更加注意聽講,以前是做筆記,現在老師給練習題後我們花一周時間研究專題。」

更多科技產品助學增興趣

新標準要求學生在電腦上直接應試,所以包括前一陣子鬧得沸沸揚揚的洛杉磯聯合學區的大量採購iPad事件等,各學區都忙著撥款架構更新網路設備,並購入更多電子科技產品,希望學生能儘快熟悉在電腦上查找資料並打字作答。

共同核心教學標準推出後,有人歡喜有人愁。圖為一群小學生在學習用iPad做功課。 (JONATHAN NACKSTRAND/Getty Images))

原本有人擔心特教學生會應付不了新教學標準的更高要求,薩拉斯表示,結果出乎意料:「有特殊需要的學生因科技輔助適應的很好,課堂上他們常用谷歌翻譯服務,能利用科技輔助教學,而不是總要老師一言堂式的用英語講課是好事,學生可從課堂上學到更多,因現在活動是以學生為中心,他們可以直接上網查找資料。」

中國新生面臨更大挑戰

以往剛到美國的中國學生常以紮實的底子在數學課輕鬆過關,也可藉此拉高平均成績並增加一點自信心。但現在卻因無法順利用短文陳述自己的意見或表達某些觀念而更難取得好成績也更感失落。近來坊間已開始出現號召針對新標準設計的課輔活動,希望增強孩子的作文、邏輯與表達能力,以取得更好的在校成績。

責任編輯:方圓

相關新聞
2015赴美留學:中國學生最愛申請的專業
先留學再投資移民 赴美中國學生倍增
國際學生湧入美國高中 中國學生最多
中國學生申請作弊多 美國大學防範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