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加州十大氣候和能源新聞

標籤:

【大紀元2014年12月26日訊】(大紀元記者張純之編譯報導)加州能源委員會連續第二年編輯了關於加州氣候和能源的十大新聞。以下是非特定順序的2014年「十大」列表。

1. 推進「零排放車輛行動計畫」(ZEVs):超過10萬輛電動車在加州售出,不但創下重要里程碑,也上了加州各大媒體2014年頭條。獲得更多報導還有:由豐田、本田、現代開發的氫能源電池車,以及千萬美元投資建設的加氫能源站網絡。僅12月的新聞就有:與豐田發布的2015年新款Mirai同一天,能源部資助的北加第一家零售加氫站宣布正式營業。

2. AB32法案通過帶來的結果:2014年最大的亮點之一就是,從「總量管制與交易」8.32億美元拍賣所得分配來的2014-15年度預算撥款,將用於支持減少溫室氣體項目(包括現存和試點項目),並特別強調幫助條件不好的社區。另一亮點是,加州投資者持有電力(Investor Owned Utility, IOU )的客戶們獲得了70美元的「加州氣候紅利」。2014年1月,加州「總量管制與交易」項目將聯合加拿大魁北克(Quebec)宣布跨國碳定價合作,且雙方已經在11月舉辦了第一次聯合拍賣。

3. 增加鐵路運輸原油量:2014年,藉由鐵運進入加州的原油量(CBR)大幅增長,前三季度的2013年同比增長31%。加州能源委員會計劃,到2016年,CBR量將增長至加州總進口量的四分之一。已通過的2014-15年預算也涵蓋了溢油應急項目撥款:670萬美元的阻止油溢管理基金,及新增的38個職位來處理增長的油溢風險。該基金來源為,擴大每桶原油6.5美分的收費範圍。原來只在海港收取的費用,將擴至所有運到加州煉油廠的原油。預算還為鐵路安全分配了110萬美元資金,並增加7個職位加強對鐵路橋樑、鐵路油罐車以及鐵路軌道的檢查,以應對加州預期增長的鐵路運輸原油量。

4. 較長的乾旱和山火季:進入第三個乾旱年頭,加州的山火季也延長至18個月,野火數量比2013年增加了26%。9月開燒的「王火」(King Fire),是加州第二貴的大火,滅火花費超過5,300萬美元。旱情是否是氣候變遷的直接結果,儘管還有爭議,但旱情確實加劇了,氣溫屢創新高,以至於重要的山頂積雪蒸發,植被乾枯,導致了2014年更為嚴重的山火季。

5. 使用新的太陽能發電,以彌補乾旱造成的水電供應減少:2014年1月,州長宣布進入乾旱緊急狀態,把原先分配給州水務計畫,包括水力發電用的水配額減到了零。不過這一配額在4月份增至5%,而2015年的配額也有10%。當乾旱造成水力發電減少時,加州用太陽能發電彌補差額。自2013年10月起,超過1,000兆瓦的太陽能已上線,包括屋頂太陽能和像索諾拉沙漠(Sonoran Desert)一類的各發電廠所生產的電能。

6. 領導能源儲備:9月,南加愛迪生公司宣布北美最大的能源儲備計畫,計劃儲存250兆瓦能量,這是長期預治計畫(Long-Term Procurement Planning)實施的一部分。今年早期,EnerVault推出它的首個鐵鉻兆瓦級液流電池,幫助鞏固南加領導能源儲備市場的角色,這是推動增加再生能源使用的關鍵。

7. 通過起草沙漠再生能源保護計畫,完成州政府和聯邦政府能源保護和氣候目標:9月,美國內政部長朱厄爾(Sally Jewell)和參議員鮑克瑟(Barbara Boxer),以及其他人,歷時5年制定並發布該計畫草案,將覆蓋2,250萬英畝的加州沙漠。該草案由美國土地管理局、美國漁業和野生動物管理局,連同加州能源委員會、漁業和野生動物部共同起草。計畫除了對上千萬英畝的土地進行保護以外,還通過加速建設大的再生能源項目,來對抗氣候變遷。

8. 啟動能源不均衡市場:11月,加州獨立系統操作公司(ISO)以及波特蘭太平洋公司(PacifiCorp)開始操作能源不均衡市場(EMI),該市場覆蓋了6個州,是西部該類市場中的第一個。實時市場允許網絡操作員在一個大地區更有效的分配能源,並將大幅擴大風電和太陽能電力的市場。

9. 有影響的全球事件:9月,州長參加在紐約舉辦的聯合國氣候峰會,簽署一項「碳價格」宣言。在墨西哥,州長與中國和墨西哥簽署了氣候和能源協議,將創造工作機會,帶動投資和減少碳排放。加州還將與其他次國家級實體合作,為2015年12月在巴黎舉行的國際氣候協議建立備忘錄。

10. 贏得新機會展示成就:美國與中國的氣候協議和清潔能源計畫,將給予加州機會展示已證明能減少碳排放的政策和項目:包括涵蓋「總量管制與交易」項目的歷史性氣候法案,可再生能源組合標準,能源效率項目和低碳能源標準等。考慮到兩項國際宣言,加州有望在全美政策的發展及選用上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責任編輯:張頓

相關新聞
油價崩跌至每桶57美元 衝擊美能源金融業
利馬氣候會議延期結束 窮國富國分歧大
德國最大能源集團全面轉向可再生能源
富國窮國分歧 氣候會議陷僵局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