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稱蔣介石渲染南京屠殺 美中台譴責 教科書爭議

人氣 51

【大紀元2014年02月10日訊】(美國之音)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的親信日前聲稱南京大屠殺是當年蔣介石的宣傳,引起美中台三地同聲譴責,與此同時,日本和台灣最近不約而同修改歷史教科書,究竟日本、台灣和中國要如何正確客觀的呈現歷史,教育下一代?

與日本首相安倍晉三關係密切的日本放送協會(NHK)經營委員百田尚樹,2月3日在替東京都知事候選人助選的時候,否認日軍曾在二戰期間犯下南京大屠殺的罪行,還說南京大屠殺只是當年蔣介石政府的宣傳,此言一出,立刻引發中國和台灣方面的強烈反彈,連美國駐日本大使館的發言人也在2月8日譴責百田的發言是「違反常識」,並說這將是美國政府對此事的正式而一致的態度。

美利堅大學亞洲研究中心的趙全勝教授在海峽論談節目中表示,百田尚樹的發言實際上反映出日本政治在進一步的保守化、右傾化,事實上日本的政治家和文化人有相當一部分傾向所謂的Revisionism,也就是歷史修正主義,要重新解讀有關日本二戰的歷史,安倍上台之後就一直在做這樣的事情,包括百田尚樹實際上就是安倍上任後所任命的與安倍意識形態接近的NHK經營委員,至於南京大屠殺,的確是歷史存在,不光是當年蔣介石國民政府,西方的記者和傳教士也都有目擊者和紀錄,日本必須要深刻考慮這件事情可能產生的效應。

另一方面,台灣的高中歷史教科書也在最近進行微調,未來台灣教科書寫到日本統治,寫「日治」或「日據」都可以,並加入「殖民」兩字,談到日本「大東亞共榮圈」加入「侵略」兩字,慰安婦加入「被迫」,這次課綱微調引發不少爭議,在野的民進黨質疑這是「去台灣化」,還說這是一種「謊言教育」,台灣教育部長蔣偉寧則說,這次微調是讓教科書更符合中華民國憲法精神,完全沒有去台灣化,倒是有一點「去日本化」的意味。

而台灣中小學課綱爭議似乎隨著政黨輪替每隔一段時間就會上演,1997年李登輝任總統時,國中歷史教科書以「日治」取代「日據」,陳水扁任總統時,教科書甚至出現「台灣定位未定論」,並推動「去中國化」,將「本國史」改為「中國史」,現在馬政府又把它改回來,台灣給下一代的教育難道是為政治或政黨服務嗎?

對此,台灣輔仁大學日本研究中心的何思慎教授指出,這次台灣高中歷史課綱微調是修正過去陳水扁執政時期,把「本國史」改為「中國史」,「國劇」改成「京劇」,「國字」改成「漢字」,在教科書「去中國化」的做法,同時正確呈現目前的兩岸關係和中華民國的憲法精神,不存在「去台灣化」的問題,這次教科書的修改也包括有關日本殖民台灣的歷史,但是尊重台灣內部存在不同的歷史記憶,所以用「日治」或「日據」都可以,這是回歸歷史,日本當年的侵略也都是事實,不存在教育為政治服務的情形。

無巧不巧,日本文部大臣下村博文也在2月5日明確表示,日本不僅要在中學的教科書當中,也要在小學的教科書裡,加入尖閣諸島、也就是中國所稱的釣魚島,以及被南韓稱為獨島的竹島,都是日本「固有領土」的內容,首相安倍晉三也強調,教育下一代關於領土主權的觀念非常重要。究竟台灣和日本為何不約而同地修改小學和中學的歷史教科書? 這跟中日之間因為島嶼爭端引發的緊張關係有無關聯?

對此,美利堅大學亞洲研究中心的趙全勝教授指出,日本修改教科書其實由來已久,當年把「侵略」改成「進出」,就引起亞洲鄰國強烈的抗議,一直都是這樣,現在把島爭的內容也放進去,無疑會進一步加深亞洲周邊國家的疑慮,對解決問題沒有好處。

此外,趙全勝教授也特別強調,此事還涉及到教育這個重要的問題,究竟我們對下一代是否應該要展現出更客觀的歷史,現在日本有些人還要把當年神風特攻隊的遺物申請納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世界記憶遺產,有美化二戰之嫌,也讓各界重新注意到,日本究竟應該如何完整客觀地教育下一代,其實也不光只是日本,中國大陸和韓國也都應該要有客觀完整的教育,曾經就有提案讓中、日、韓民間的學者專家一起來編一套統一的教科書,像是在歐洲,法國和德國就曾經這樣做過,現在也開始嘗試,雖然還不是很成功,但是由中日韓民間產生的教科書,這樣的努力我認為可以繼續發揚。

至於南京大屠殺的史實究竟要如何還原?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推動國家正常化如果只是在歷史問題上詭辯,是否會讓美國對支持日本在國際間扮演更重要的安全角色產生質疑,日本右傾衝過頭,是否會讓美國內部出現不支持日本的聲音,反而不利於日本的外交利益?今晚海峽論談邀請美利堅大學亞洲研究中心主任趙全勝教授以及台灣輔仁大學日本研究中心主任何思慎教授進行深入的分析,並與海峽兩岸的聽眾、觀眾交流意見。

(責任編輯:李明)

相關新聞
【史海】榮獲青天白日勳章的國軍名將(簡介)
【史海】中共八一建軍前後被圍剿的史實
【歷史揭秘】中國空軍抗戰的英雄奇兵—飛虎隊
【史海】國軍抗戰不朽經典回顧 揭中共賣國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