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混充多 多倫多改進空間大

人氣 1
標籤: ,

【大紀元2月23日報導】(中央社記者張若霆多倫多特稿)多倫多是加拿大第一大城市,在樹立典範方面應起帶頭作用,但就資源回收而言,多倫多市政府的工作還有很大的改進空間。

多倫多市政府在資源回收方面,提供市民3種分類。藍筒裝回收再利用物品、灰筒裝無法回收再利用的垃圾、綠筒裝可以製造堆肥的有機物。

然而,由於民眾對於資源回收項目並不十分瞭解,因此藍筒中的回收再利用物品,常常會夾雜一些未列回收的物品,如透明食物包裝盒、瓦斯罐、廢鐵及五金工具、紙杯、塑膠玩具等。

此外,多倫多市政府對市民裝垃圾的灰筒會依重量收費,但回收再利用的藍筒則免費。這又導致許多市民將無法回收再利用的垃圾丟進藍筒中。種種都增加市政府對回收物品的分類處理工作,浪費不少時間及金錢。

根據統計,多倫多20%的藍筒回收資源,最後還是得倒進垃圾掩埋場,此一比例還在逐年增加。

多倫多市政府廢物管理處處長麥可(Tim Michael)表示,這大部分得歸咎於灰筒收費、藍筒不收費的政策。

他說,市府回收的藍筒物品中,很多都不應該混雜在回收物品中。市民為避免垃圾多付錢,將一些垃圾混充在回收物品中,也是可以理解之事。麥可認為,世界上沒有一種資源回收制度是完美的。

多倫多市政府從藍筒中收回來的非回收物品,如塑膠包裝紙,吸管及瓦斯罐等,均需耗費人力將之撿出並丟至垃圾掩埋場,浪費不少時間及金錢。

多倫多市政府2011年用在廢物處理的經費達3億4260萬加元(約新台幣95億9790萬元),這還不包括聘請50名工人從藍筒回收物中,撿出非回收物品的費用。

多倫多市政府藍筒計畫,2010年共自民眾及公共藍色回收筒中收回了18萬4000公噸廢棄物,其中14萬7236公噸可以再利用。同年,市政府自民眾及公共綠筒回收的有機物為9萬2715公噸,其中15%無法利用,必須倒進垃圾掩埋場。

多倫多市政府2011年的一份報告指出,市府每處理1公噸的資源回收費用為343加元,每處理1公噸傾倒至垃圾掩埋場的垃圾費用為111加元。

雖然將無法回收再利用的廢物混在回收物中不應該,但多倫多廢物管理處前處長,現任「進步廢物處理公司」副總裁的萊斯彭(Geoff Rathbone)表示,如果市府嚴厲禁止將非回收物放進藍筒中,這將會影響到市民參與資源回收計畫的意願。

因此,讓民眾將一點非回收物放進藍筒中,也算是讓民眾樂意參與資源回收計畫的一種交換。萊斯彭也認為,資源回收的代價雖高,但絕對值得。

多倫多市雖計畫在今年能夠提高資源回收率至50%,但由於人口不斷成長,垃圾量也不斷增加,現有的人力物力可能難以支應資源回收的需要。

有人預測,即使多倫多市政府提高資源回收率至60%,多倫多地區每天仍有2200公噸的垃圾必須傾倒於垃圾掩埋場。於是市議會現在正在考慮恢復垃圾焚化爐的可能性。此計畫早在2006年就有人提出,但遭否決。

目前,多倫多附近的勃蘭頓市(Brampton)自1992年起就有使用垃圾焚化爐。這座焚化爐不但合乎聯邦環境部規定的廢氣排放標準,同時產生的熱能,還能供應5000戶的用電量。

最近,渥太華市一家名為普萊斯高的能源集團發展出1項將垃圾轉化為合成氣的計畫。普萊斯高能源集團聲稱,使用攝氏800度的等離子火焰,10萬公噸的垃圾可以生產12百萬瓦電力。

在此過程中,廢氣經過活性碳的過濾,不會產生有害氣體。此外,此過程生產出的副產品熔渣,還可以與瀝青混合,用於道路建設。(詳細報導內容請見「全球中央」雜誌2014年2月號)

相關新聞
垃圾外判比預期提早 市府工人將被取代
市議會投票通過垃圾收集外判
多市府欲省錢 變更廢品回收引爭議
市府將繼續上門回收可循環垃圾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