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甫容:燒香的禮節

人氣 88

【大紀元2014年02月04日訊】在中國傳統民俗中,有一個非常重要的禮節,那就是每逢新春佳節,或每月的初一十五,傳統家庭都會燒香祈願,祝告天地先祖,祈求家族祥和安寧。

史載,中國的燒香之禮始於周文王。在《詩.周頌.維清》中說:「維清緝熙,文王之典。肇禋,迄用有成,維周之禎。」而詩中的「禋」便是芬芳之祭。文王受命祭天,以燃香的方式祭天,被稱作「禋」或是「禋祀」。

焚香之禮,古代先賢以此作為人神天地溝通的媒介,不僅代表著普世的大眾敬天禮戴的虔誠之心,也蘊含著世人對神明的尊敬和仰慕。這就是被華夏後世稱為「燒香」的由來。這一傳統的禮節,作為華夏民族一種普世的美德,深深融合在神州的廣袤記憶裡,源遠流長。

傳說,上古時期,每當天上的正神降臨人間,所到之處,溢滿奇異的芬芳。所以在歷史的演變中,華夏先賢便在沐浴更衣後,登上高台向天焚香,祝告天地恭請天神的降臨。看似簡單的禮節,但在中國人心目中,像是一種非常重要的精神寄托,所以無論古時的宮廷大祭,還是民間尋常百姓的燒香,在虔誠莊嚴的禮拜後,恭敬的將香插入祭壇或神案的香爐中,祈天護佑國祚安泰綿長,祈天保佑家族世世代代薪火相傳,綿延不絕。所以中國民間也留下了「傳香火」的古樸之說。

悠悠歲月,薪火香傳。千百年來,無論在皇宮大院,還是尋常百姓之家,繚繞不斷的氤氳之香,看似一點香尖星火,卻在人的虔心祈禱中,宛如塵世的一線希望,引領了千秋萬世的百姓,進入莊嚴肅穆的心靈之地,祈求天降之美,祈求天公庇護。

每當香柱燃起,縷縷青煙騰空繚繞,點點的光彩之明,期待的心願也會像溫和的風,撫平人內心的焦慮,帶給人不盡的安寧與祥和。現在正值中國傳統新年之際,幾乎家家戶戶都要燒香祭拜,無論對天禮敬,還是對先祖的追思和懷念,當上香之時,彷彿人們在長久的期待中,都有了心靈的歸宿,天性之愜安詳備至。此時此刻,無論焚香的畫面,還是心靈的意境,都在古樸古香的禮韻之中,流露出美好安寧與祥和。

相關新聞
祭月拜神燒香祈福  民間嚮往中秋傳統
方林達:房價為甚麼降不下來
誠心拜拜少燒金 節能減碳愛地球
沉靜:傳統戲曲的人性和教化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