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媒體逼問馬航事件真相 中國新聞戰敗北

人氣 1
標籤: , ,

【大紀元2014年03月19日訊】(大紀元記者唐銘綜合報導)馬航事件在多家西方媒體的「逼問」下,3月17日,馬來西亞交通部長發言證實了此前西方媒體一系列推測。更值得關注事件原委的中國媒體較之而相形見絀,外媒指中國媒體敗北,僅沉溺於對善後事宜的關注或陶醉在膚淺的煽情主義,毫無有價值的作為。此次馬航失聯客機事件的撲朔迷離,著實讓全球各路媒體經歷了一場無硝煙的新聞戰。

外媒讓失聯事件峰迴路轉

馬航事件發生後,《華爾街日報》從美方調查組處獲悉,引擎數據顯示馬航飛機「可能在失聯後繼續飛行4小時」。一天後,CNN從國際海事衛星組織Inmarsat處瞭解到,失聯飛機可能最後駛向了孟加拉灣或印度洋某處。14日,路透社從軍方獲得消息稱,飛機失聯後做過幾次重大的高度變更,並人為改變方向飛往印度安達曼群島。

這一系列報導促使馬來西亞政府在15日召開了發佈會,總理納吉布承認了失聯飛機被劫持的可能性,承認了媒體報導的眾多事實。也讓飛機失聯事件重新回到了正確、客觀的解決路徑上。3月17日17時30分,在馬來西亞召開的例行新聞發佈會上,馬來西亞交通部長希山慕丁承認「仍有相關信息未透露」,這一發言證實了此前西方媒體一系列推測。

中國媒體有三寶:轉發、蠟燭和祈禱

東方早報發文評論中國媒體的軟肋:中國媒體人習慣性堅守於馬航在北京的家屬安置點,相關報導也從最初的溫情感人,逐漸陷入情緒化的宣洩中。而前方記者從越南搜救現場發回的信息,則一次又一次折騰著讀者們的心臟,在飛機去向懸而未決的焦慮中,讀者渴望知道更多真相,而中國媒體人卻給不了破解他們疑問的任何信息。

無論失聯事件最後結果如何,馬來西亞總理15日的發佈會都可以被視作是新聞事業的又一次逆轉勝利。唯一遺憾的是,這次勝利似乎只屬於西方媒體,卻與中國媒體無關。

更有輿論諷刺中國的媒體在中共這種體制中無所作為,只能有三寶:轉發、蠟燭和祈禱。因為大陸媒體在國內面對災難時不能報導負面,只能對中共歌功頌德,要把喪事當喜事辦,除煽情外都不知如何找尋真相了。

中國民眾評論媒體

有人發貼評論說:西方媒體用強大的串聯數據鏈,邀請真正的專家,逼的馬來西亞不得不出面給出真實信息,也讓大家再次見識了甚麼叫媒體力量。而中國媒體主持人和一些所謂專家張嘴就胡說八道,一點邏輯性都沒有,言詞中充滿煽情,甚至於對馬國飛機失聯感到好笑,殊不知機上還有154名中國同胞?

也有人說:億萬人滴蠟燭被當心靈雞湯。但沒有一條靠譜的、沒有一點硬貨的新聞是出自中國媒體之手,原創謠言胡謅倒是無數。中國媒體歇菜吧,派這麼多記者去前線,除了燒錢還能做點甚麼事?當中國媒體人還在微博上吵吵「新聞倫理」以及製造垃圾稿件的時候,美媒已經不動聲色地在事件最核心的內容上有重大進展。國內媒體整天討論「新媒體轉型」,生怕別人不知道自己有「互聯網思維」,然而媒體的核心調查能力一點長進都沒有,煽情主義的黨文化媒體,離死期不遠了。

還有人說:中國媒體並非馬航失聯事件引發這種敗北現象,比如兩會記者會上,香港記者提出了周永康的「敏感問題」,而回答卻是「你懂的」。媒體上演了罕見的「旁敲側擊」和「影射」,以致「該懂的人全看懂了」。而《紐約時報》記者在推特發文抱怨,兩會開始還有新聞發言人說「你懂的」,但結束「啥都沒懂」。另有美國記者感歎,「沒有昆明,沒有周永康,沒有西藏,中國記者會,新聞死了。」

(責任編輯:謝東延)

相關新聞
網傳重磅分析 馬航機師參與劫機疑點大
【網聞】驚人推測馬航事件內幕及乘客現狀
華裔神探李昌鈺:馬航或遭不止兩人劫機
馬航遭劫分析 專業手法非民航機師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