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聞】台灣學者解密服貿協議 陷阱重重

人氣 1
標籤:

【大紀元2014年03月31日訊】(新唐人記者張天宇採訪編輯、舒燦後制) 隨著台灣民間"反服貿"呼聲不斷高漲,3月30號走上街頭抗議的人數已經有幾十萬人。同時,除了"反服貿"學生團體和眾多公民團體之外,很多政經領域的專家學者也紛紛站出來聲援"反服貿"運動,並對《兩岸服貿協議》內容進行了研究和分析,從而向外界證實《服貿協議》對台灣經濟看似有利,實則"陷阱"重重,一旦簽署,後患無窮。 下載觀看

3月30號下午,台灣民間響應號召,走上總統府前凱達格蘭大道,抗議"黑箱服貿"和表達訴求的台灣人,據警方估計已經突破了21萬人。也有"反服貿"組織者估計,抗議現場在活動結束時已經超過35萬人,甚至達到50萬人。

台灣總統馬英九29號再度召開記者會,響應了學生提出的4項要求,但堅持不能退回《服貿協議》,否則將有損台灣經濟。

對此,"台灣大學"經濟學系教授鄭秀玲學者,早在去年7月已提出《兩岸服貿協議對我國的衝擊分析》報告,報告中指出,《服貿協議》對台灣經濟不但沒有正面影響,反而會造成極大危害,中資來台並非單純商業考量,還夾雜政治戰略目地。這一觀點得到了眾多專家學者的支持。

美國南卡羅萊納大學艾肯商學院教授謝田:"我們要從技術上去分析服貿的這些具體條款,會發現確實台灣政府或者中共所說的好像很有道理,但實際上我們要看到它背後的政治動機,我們知道,這個確實是對台灣有害的,對台灣的自由、民主,對台灣不受中國的控制,是非常有害的。"

美國"南卡羅萊納大學艾肯商學院"教授謝田認為,中共當局從來就不吝於用經濟等手腕、來達到它政治上的目地和野心,因此一定會把服貿的協定變得對台灣非常" 有利",讓台灣政府無法拒絕巨大的經濟利益誘惑。

謝田:"如果從整個具體條款看,服貿本身在表面上對台灣是很有優惠、很有吸引力的,其實這也正是它危害所在。它其實就是通過這些非常優惠的,甚至比這些WTO還好的條款來讓台灣上鉤,然後把台灣那些大的企業,或者經濟高層人物都給籠絡住。從經濟上來誘惑台灣,然後達到它從政治上全面佔領、控制台灣的目地。"

鄭秀玲的分析報告指出,任何自由貿易協議必須建立在對等的前提下,但兩岸協議條文、經濟規模、自由環境等都不對等。

鄭秀玲擔憂的是,大陸國有企業的利潤和權力,來自凌駕於市場競爭規則之上的"特權",以及從政府獲得的補貼和其他優惠政策,這些不對等的條件和競爭,都將對台灣企業造成嚴重傷害。

另外,在醫療方面,大陸允許台灣可以到中國獨資設立醫院,將可能吸走大批醫護人員,掏空台灣醫療體系;出版業方面,一旦被言論高度管制的大陸國營企業壟斷,不止是台灣出版業者受到衝擊,台灣原有的言論多元自由空間也將被破壞殆盡;金融方面,協議將開放中國銀聯到台灣設立分公司,中國的銀行挾帶龐大資金來台,不但排擠或直接購併台灣中小型銀行,未來這些具有政策任務的中國金融機構,將可輕易透過"聯征中心",取得台灣個人、企業財務及信用資料,威脅個人隱私甚至國家治安。

台灣中華經濟研究院研究員吳惠林:"現在大家一般比較擔心說,它們大舉而來,它們服務業啊,各方面都是一條龍,規模非常大,幾乎把我們整個民生都涵蓋在裡面。那中國那麼樣大,台灣這麼小,用政治那種方式,就很容易用經濟可以達到很多目地。這樣如果是純經濟,但是它不是用商業競爭那種方式,背後都有共產黨那種所謂的『黨國』那種方式來做。"

報告還指出,在服貿協議中,很多條款都存在陷阱,並將造成嚴重後果。

相關新聞
臺灣50萬人上街抗議馬政府與中共的服貿協議
組圖:臺灣50萬人上街反兩岸服貿協議(二)
外媒:10萬台灣民眾反服貿 拒中共借經濟入侵
組圖:臺灣50萬人上街反兩岸服貿協議(三)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