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華裔心臟協「中國之夜」 介紹皮下除顫器

標籤:

【大紀元2014年04月14日訊】2014年3月29日(週六)晚,由美國華裔心臟協會(Chines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簡稱CNAHA)主辦的 「中國之夜」(China Night)活動在美國首都華盛頓舉行。

華裔心臟協會是由美國華裔心血管醫師和科學家組成,現有會員近500人。他們遍佈全美,不僅在著名的醫院及科研單位從事心血管臨床、科研及教學工作,同時在百忙之中還自願為中美交流作出日益重要的貢獻。中國之夜,就是華裔心臟協會在重要的國際心血管年會的一個有特色的活動–不僅為華裔心臟協會成員間的學術活動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平台,也同時有效地促進了與其他國際心血管協會,及重要華人組織持續和有效的交流。

在本次ACC年會中國之夜上,現任主席范大立教授介紹了今年年初獲得FDA批准的皮下埋藏式除顫器(Subcutaneous Implantable Defibrillator, 簡稱S-ICD, Boston Scientific)。心臟電生理專家Anthony Chang醫師、 Prince George’s Hospital Center心血管科Bulent Zaim主任等就適應症、手術方式、併發症等進行了有益的探討。

華裔心臟協會秘書長姜寧醫師,主持了華人社區普遍關心的健康問題和相關資源的專題討論。Myat Soe醫師從實際病例出發,總結了華人求醫隨訪過程中所遇到的重重困難,引發了與會專家和社區領袖的進一步思考。

美國華人醫師協會董事周武屏醫師長期致力於華人社區醫療服務,自2003年以來一直擔任泛亞義務門診部(Pan Asian Volunteer Health Clinic, 簡稱PAVHC)醫療主任。華府美華協會(Organization of Chinese Americans, DC Chapter, 簡稱OCA-DC)會長Mary Tom女士與來自紐約、新澤西、加州等地的華人心血管醫生交流了社區建設的經驗。

華裔心臟協會結構性心臟病分會主席Cynthia Taub(葉清)教授主持了疑難病例討論。

值得一提的是,周武屏醫師和姜寧醫師,幾天後在PAVHC義診時,還間歇繼續探討了核磁共振(MRI)晚期增強(Late enhancement)在鑒別診斷結節病(sarcoidosis)及心肌炎的作用。會議當天的參與程度可見一斑。

中國心臟聯盟主席、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前任主任委員胡大一教授、布朗大學心血管主任Samuel Dudley 教授、心血管鄭哲醫師、華裔心臟協會董事Grace Fu女士、財務總監范玉新教授、教育分會主席周鵬醫師、胡丹教授、中美醫師協會(Chinese American Doctors Association, 簡稱CADA)主席Dou Alvin Zhang醫師、美國華人醫師協會董事Alan Cheung藥劑師、SADS心臟猝死基金會主席Alice Lara女士、中國醫學論壇報循環週刊王娣主編等均與會。(本文由協會秘書長姜寧醫師提供) ◇

(責任編輯:楊飛)

相關新聞
美華裔心臟協「中國之夜」 介紹皮下除顫器
鋼琴獨奏會 慶祝五月亞太節
美國首都慶祝法輪大法日 各族裔感恩師父
美國馬里蘭州各級政要褒獎慶賀「世界法輪大法日」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