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奇異果變身「開心果」 快樂食物趕走壞心情

麥迪

一天攝取兩顆奇異果能減少負面情緒。(fotolia)

人氣: 26701
【字號】    
   標籤: tags: , , ,

【大紀元訊】(大紀元麥迪綜合報導)新西蘭的一項研究發現,一天攝取兩顆奇異果能讓負面情緒減低超過三成,不開心時不用再狂吃高熱量高糖分的快餐和甜食解壓了,奇異果可能是更健康的選擇。

感到壓抑和心情低落時很多人都會選擇吃東西讓自己恢復好心情,飲食的確能夠改變人的情緒。奧塔哥大學的一項研究發現一天兩顆奇異果能夠改善心情和增加活力。根據《新西蘭先驅報》的報導,研究員讓54名少吃水果的男生分成兩組,一組每天吃兩顆奇異果,而另一組只吃半顆。研究結果顯示每天吃兩顆奇異果的男學生明顯感到疲勞和憂鬱症狀減少,而且身體變得更有活力。

這項研究結果刊登在《營養科學雜誌》(Journal of Nutritional Science)上,領導這項研究的瑪格麗特.威瑟思(Margreet Vissers)教授透露,研究證實了每天攝取足夠量的蔬果能改善健康,而一天攝取兩顆奇異果能夠滿足人體每日所需的維生素C。威瑟思教授補充,維生素C有助於增強代謝能量水平和大腦中的神經化學物質。

奇異果因營養密度高,所以有「水果之王」的美名。可以促進腸胃蠕動、保護心血管。(Shutterstock)

盤點快樂食物的特點

醫療網站WebMD引述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健康推廣中心主任戴安娜M.貝克爾的話,高纖、低飽和脂肪的飲食是改善心情的好開始。據報導,尋找快樂食物就要尋找含有豐富維生素B12和葉酸的食物。這兩種維生素能預防中樞神經系統、心境障礙與癡呆等病症。葉酸通常能在豆類和綠色蔬菜中找到,而維生素B12則能在魚類、肉類和乳製品中找到。

想要趕走壞情緒,大量攝取蔬菜水果準沒錯。蔬果類含有關鍵的營養素和抗氧化物質,能夠直接為健康帶來益處,提高健康和生活質量。研究認為,吃大量蔬果的人感覺健康得到改善。

另一方面,含硒的食物被認為有效減少憂鬱症狀。這種礦物質在體內有抗氧化的作用,研究表示,大腦中的氧化應激與老年人輕度至中度憂鬱症有關。含豐富硒成分的食物包括豆類、瘦肉、低脂乳製品、堅果類、海鮮等。

奧米加-3脂肪酸也是快樂食物的一大特點,田納西大學營養學主任傑伊. 維綸博士透露,深海肥魚的奧米加-3脂肪酸對情緒波動的病症如產後抑鬱症起著良好的效果,這種脂肪酸的來源包括鯡魚 、虹鱒魚 、三文魚 、沙丁魚和金槍魚。

《印度時報》和《健康》網站的報導分別列出了以下幾種快樂食物,有減壓和提升好心情的效果。

鮭魚

深海魚的ω−3脂肪酸(Omega-3 fatty acids)有助於輔助大腦功能,缺乏ω−3脂肪酸可能導致與壓力有關的血行和能量調節不暢。根據《健康》網站透露,這種脂肪酸能夠幫助抑鬱病患改善心情。

野生鮭魚所富含的ω- 3 脂肪酸是大腦所需的基本要素,對於大腦的健康與記憶力的增進非常重要。(Photos.com)

堅果

堅果類如杏仁和核桃含有豐富的維生素B群、鎂、鋅和奧米加油,有助於維持壓力激素–皮質醇在低水平。堅果類的單不飽和脂肪能夠幫助預防過度飲食,除此之外,堅果類也是很好的能量來源,能平衡對糖分的渴望並輔助新陳代謝。要注意的是堅果類熱量較高,攝取量維持在一天十顆為好。

牛奶

牛奶含有色氨酸成分,能夠轉化成快樂激素血清素,提升好心情。牛奶中的鎂、鉀和鈣成分能幫助穩定血壓水平,此外,喝牛奶可減少經前綜合症的症狀,並提升能量。

牛奶含有色氨酸成分,能夠轉化成快樂激素血清素,提升好心情。(Fotolia)

熱可可

可可中的多酚類物質含有抗氧化性能,有助於預防細胞損傷,並清除具破壞性的不穩定氧分子有被稱為自由基,進而達到預防疾病的效果。冷天時來一杯熱可可,保健之餘又能給心情升溫。

茶中含有茶氨酸、氨基酸和谷氨酸,能夠減少大腦的與生產壓力有關的倍塔腦電波,並加速與鬆弛有關的阿爾法腦電波。一項英國的研究發現,每日飲用四杯紅茶持續六週能夠有效減低皮質醇水平。

莓果

莓果含有豐富的抗氧化物質,能夠輔助腦功能和改善血液循環。其中山莓含有最大量的鞣花酸可以改善肝功能、調節膽固醇水平,並消除毒素。

研究發現,同時攝取多種莓果,對心血管的保護作用效果遠比分開攝取要大。(Fotolia)

甜菜根

肝臟功能和神經系統功能在慢性壓力下會變得紊亂,甜菜根含有豐富的葉酸也被稱為維生素B9,能促進肝臟和神經系統功能。

穀物

要滿足一天所需的葉酸,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攝取穀類早餐,現代的穀類早餐都加有豐富的葉酸,足夠滿足人體的葉酸所需量。根據哈佛醫學院精神病學副教授大衛.米舒倫透露,缺乏葉酸的人在攝取足夠的葉酸後能逆轉抑鬱症狀。

營養師建議每人每天應攝取至少48公克以上的全穀類,相當一小碗的量,可以降低發炎反應。(Fotolia)

(責任編輯:李曉清)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