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靜:媽媽的盼望

人氣 28
標籤:

【大紀元2014年05月13日訊】「夢揮淚出門辭父母兮,歎生別離。父語我眠食宜珍重兮,母語我以早歸……」

13年過去了,又一個母親節,拿起電話向遠隔千山萬水的母親問候。媽媽說,就盼著在有生之年能全家團聚。

抱小白兔的姑娘

老照片上那個懷抱小白兔、笑容燦爛的長辮子姑娘,後來做了我媽媽。

在單位新年聯歡舞會上,像蝴蝶一樣飛來飛去的從來都不是媽媽,她安靜地坐在角落,羞怯地躲避著前來邀舞的男子,然後悄悄走開。

影響媽媽擇偶觀的,是她兩個姐姐的前車之鑒。大姨夫是鬱鬱不得志的音樂人,常喝到酩酊大醉。三姨夫被打成右派後自殺身亡。在政治風暴不斷的動盪年代,媽媽對婚姻最大的期許是,一份安全感,實實在在的日子。爸爸善良老實,文質彬彬,細心體貼。不抽煙,不喝酒,不多言多語,不惹事。不出眾,也不招人嫉妒。以一打整潔的情書和款款深情,贏得了媽媽的芳心。

風雨中的暖

最初的童年記憶是父母走「五七」道路、下放勞動的片段。漫天風雪,荒山禿嶺,在偏僻的農村修水庫,雙手凍得像胡蘿蔔,有人心臟病突發昏倒了。不久,廠裡需要工程師,爸爸調回大連。媽媽一個人拉扯著3個孩子,真不容易。但她很少叫苦,更不動輒歎氣。媽媽修長、豐滿、秀美,不但吃苦耐勞,而且心靈手巧。她種地、挑水、做飯、洗衣、說笑,使我們覺得一切都很自然安穩。為我們裁衣裳、織毛衣、絮棉襖,她經常熬到後半夜。

一下大雨,茅草房就漏了。媽媽借來梯子爬到房頂,墊好塑料和麻袋,壓上石頭。家裏,一把打開的傘蓋住了桌上的飯菜,地中央一個便盆接納著房樑處串成線的滴水,炕上頭掛著大白塑料布,炕沿正中放著藍色大澡盆,滴在塑料布上的雨水匯合成流,注入盆中。

在吊鋪般的大塑料布下,睡著我們母女4人。屋外風雨漸小,屋內不斷聽到「滴噠」的滴水音,「吧噠、吧噠」的雨打塑料布聲,「嘩嘩」的流水聲。「媽媽……」昏暗朦朧中,我喃喃地抱住媽媽,母親溫暖的體香,是多麼親切,多麼依戀!

衣食巧手

媽媽有雙經過粗礪勞作、骨節變得粗大的肉肉的手,非常能幹,利落有力。小時候,我愛站在小板凳上看媽媽烀餅子。從加水揉好的玉米麵團中,挖出一把,雙手壓成橢圓狀,「啪」 地往鍋壁上一甩,一個餅子! 「啪」,又一個餅子!轉瞬間,像一只只金黃色的小船排成圈兒地圍觀著鍋中的蒸氣沸水。

回城後,我們住進了20多平方米的直筒房。那時,父母工資加起來還不到100元。上有老,下有小,需精打細算、省吃儉用才能維持生活。在物質匱乏的日子,媽媽在飯菜的營養上並不馬虎,3個孩子早餐至少吃上雞蛋。她儘可能變著花樣做:小米粥、苞米碴子稀粥、高粱飯、香椿炒雞蛋、黃花魚燉豆腐、炒繭蛹、炸肉餡茄盒、烙韭菜盒子、包餃子、擀麵條、蒸包子、蒸花卷兒、包粽子……每年買冬菜我都跟著去扛,媽媽醃一缸酸菜、一大壇醃雪裡蕻過冬。初春,媽媽到附近山坡挖新鮮的薺菜,包餛飩或做疙瘩湯。趕上海水退潮,我們撿些蜆子、牡蠣、海帶回來。

不過是一些家常飯菜,只因滲透了母愛和辛勞,而格外香醇,美味可口,成為多年後最令人懷念的媽媽的味道。

多虧了媽媽的一雙巧手,織成一件件不同花樣的毛衣,做出一件件不同季節的衣裳,使發育中的女兒衣飾美觀大方。我最喜歡媽媽給我做的白色連衣裙,清純飄逸;還有一件豆綠色的毛衣外套,清新秀雅……可媽媽卻累得經常半夜手麻醒。

我們上學的10多年是父母吃力爬坡的階段,媽媽勤儉持家,巧手衣食,節省開銷,勞苦功高。

「姨啊,這袖子怎麼弄上好?」鄰居家的姑娘媳婦常拿著織一半的毛衣到我家門口討教。樓下有位80多歲的老奶奶讚歎:一看你媽,就知道她把家裏家外收拾得乾乾淨淨、妥妥貼貼的。

操心勞神

文革後冤假錯案平反,這些事強烈震撼了年少的我,內心有很多疑惑。父母常以「不要去琢磨那些,學好數理化,考上大學才是真的!」來搪塞我。學校老師灌輸的都是膩透了的陳詞濫調,學不到甚麼東西。我開始如饑似渴、廢寢忘食地看書尋找答案。我一直步行上學,把坐車的錢、壓歲錢、買冰棍兒的錢都省下來了買書,再加上借的,我看了不少文學名著。

媽媽兒時特別愛聽帳房先生辟里啪啦打算盤的聲音,給她一種倉廩實、衣食足的安全感。媽媽希望我能報考金融、會計專業,但我對文字、音樂、色彩很敏感,覺得應該學文科。

媽媽重視實用的生存技能,對此大為不悅。「學甚麼文科?一來運動,幾個得好的?還不如學理科,就是挨整,也還用得上。搞文的思想有問題就徹底完了!」

她擔心我日後必為探究之心所苦,試圖把我的愛好遏制在萌芽狀態下,查看我日記,沒收我看的書和隨意寫下的詩歌,潑冷水,諷刺挖苦,但都無濟於事。

89年「六四」事件後,媽媽十分緊張,急得對3個孩子挨個叮囑:「千萬不要亂說,在學校、車上不要議論,到處是密探、便衣,何苦讓人抓住狠整,吃那麼大的虧呢?下課就回家!」

女兒們婚戀那幾年,媽媽把經驗教訓和盤托出,她沒得到的希望我們得到。但不同年齡段的女性側重點不同,母女間分歧爭執也多,她生氣且傷心,怕我們本末倒置,常在飯桌上念叨:女人該結婚就結婚,該生孩子就生孩子。錢是掙不完的,別這山望著那山高,差不多就行了,不要耽誤了生育的最佳時機。

雖然媽媽對爸爸時有抱怨,但她還是認為人好、靠得住最重要。她對未來女婿的直覺往往是:「有點像你爸年輕的時候」。

養兒方知父母恩。生孩子後,母女關係更密切了。媽媽坐長途汽車到開發區,扛著大包拎著小卷地來看我。目睹我一手抱著孩子、一手炒菜的情景,二話沒說,放下包裹,捲起袖子就幹起來。

堅韌支撐

98年夏,我看了《轉法輪》,真是相見恨晚,早看可以避免多少錯事啊!這本書為我打開天窗,帶來神奇。99年春,我開始煉功。清晨打坐,那種澄澈、明淨和昇華是塵世間任何東西都無法給我的。

不料,兩個月後,鋪天蓋地的打壓就開始了。因為我不肯放棄信仰,幾次三番被抓入牢獄。媽媽受到沉重打擊,在監獄外大哭一場。她紅腫著雙眼,送來換洗的衣物,又疼又氣,愛怨交加。驟然間蒼老了許多年,頭髮白成片。由於媒體長期的造謠惑眾、誹謗抹黑,要強的母親因此在街坊鄰居面前抬不起頭來。她提心吊膽地睡不著覺。一看到警車,心就「咯登」一下。

迫害是不遺餘力的,媽媽擔心我被送到馬三家勞教。背著高燒不退的外孫女到醫院打完吊瓶後,萬般無奈之下,跑到婦聯去求助,說孩子才3歲,女婿在國外,請婦聯從保護婦女兒童的角度……婦聯辦公室的人抿了口茶,仰靠在椅背上,斜睨著問:「你怎麼生了這麼個姑娘?!」

媽媽一下子火了:「我怎麼生了這麼個姑娘?!這是社會問題呀!那麼多教授煉,俺廠子全國勞模也煉,別人我不知道,我3個孩子裡,她是學習最好的,心眼兒最好的!你們婦聯不維護婦女兒童的權益,還這麼說?」

這反而更激發出母親堅韌不拔的意志,召集全家開會,聲淚俱下:動用一切力量、人脈資源,我就是不能看著自己的閨女被他們弄去勞教。她要被勞教,婚姻完了,孩子可憐……她一旦有個三長兩短,我也不活了!

「以前反對你遠嫁,現在看來,不走遠不行了!哎……」媽媽歎道。那是2001年初夏,我出國前夕。

等你回來

人間的歲月轉瞬即失,大舅、大姨、三舅相繼去世,出了一輩子力的母親,一趟趟跑去醫院送飯,晝夜護理,繼而送葬。每逢這樣哀傷的日子,電話那頭的媽媽總帶點哭音。她淡忘了我的不好,只是十分掛念我和孩子。擔心我在冷氣房裡著涼,媽媽寄來親手織的薄毛衣,還有女兒的小衣裳、大棗、小米、海帶、木耳、蝦皮、蘑菇、枸杞子等袋裝食物,遠在國外,還能感受到她無微不至的關懷。

有一次,我一連幾天打電話家裏都沒人,妹妹說爸媽去旅順了。後來媽媽才說,你爸動手術,沒敢告訴你,怕你擔心。哎,遠在國外的我,一點兒用也沒有,虧欠父母太多了。媽媽說,現在不要緊了。俺倆會互相照顧,好好活著,等你回來。

很多法輪功學員的護照被中領館吊銷或拒絕延期,當媽媽從表哥那兒得知我也是如此時,絕望得嚎啕大哭。因為我的事,她腦神經衰弱,一受刺激就失眠。

爸爸寫信道:墓地都買好了,回來掃墓吧!我腦袋「嗡」的一下,不知如何是好,買了個戒指給爸爸,好像戴上就是許下承諾,套住不走了。快速專遞上只寫了4個字:等我回家!

看朋友捎來的照片,淚水模糊了眼睛,唉,父母老了,風燭殘年,這麼點最卑微平凡的願望,盼了10多年,還沒實現。媽媽說,不知道六•四那幫孩子的父母是怎麼熬的呀!

媽媽是個母愛豐沛的女人,把關懷和溫暖融入親手做的食物和衣裳中。現在還有幾個人這麼費勁費時的一點點做呢?但親力親為是她的方式。端午節,媽媽會包100個粽子,有蛋黃鹹肉粽、紅棗栗子粽、花生紅豆粽,送給妹妹、親戚、朋友和鄰居吃。充滿人情味而懷舊的媽媽會想起幫過她的人,不在世的也會送給他們的子女。媽媽待人實在,就像她包的粽子一樣,飽滿勻實,營養好料。「只可惜,你們一家三口沒吃到。」

妹妹們早已不用媽媽做衣服了,她只給我做,「能做得動就做,就掛著你了!」一件件或素淨或明艷的連衣裙,裁剪合身,針腳緊密,俯身領口不會走光,裙擺右側還有個保密兜。一針一線都是母親細緻的體貼和綿長的思念。

媽媽欣賞復古和田園風味的東西。我買的印尼蠟染(Batik)衣裙,她非常喜愛,電話裡告訴我,很藝術、很特別,那款黑白花紋配上緬甸玉鏈,最漂亮。

父母把心態調整得較好,每天生活很有規律,早上一起鍛練身體,買菜做飯,看看電視《養生堂》,傍晚一塊兒出去散步。媽媽愛養花,君子蘭、令箭荷花,扶桑,茉莉、薰衣草……在狹窄的陽台,開出亮麗的風景。

「你過生日那天,我和你爸都吃了麵條。」媽媽說,「甚麼都不缺、都不要,就是盼著你早點回來。」

相關新聞
母親節海外華人女性談教子
高遠:母親的呼喚
20年前預言成真:未婚媽不利孩子成長
法輪功學員華府集會親述被中共恶警銬「死人床」 不堪回首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