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租金飛漲對唐人街產生戲劇性影響

經濟活力下滑 白思豪十年可負擔房計劃有望救市?

人氣: 15
【字號】    
   標籤: tags: ,

【大紀元2014年05月07日訊】(大紀元記者蔡溶紐約報導)近幾十年來,曼哈頓華埠一直是華人移民來美的第一站,幾乎每一個傳統僑團也都在唐人街的核心地帶擁有物業,有力的穩固了唐人街的存在,但是不斷飆升的房地產價格,對唐人街產生了戲劇性的影響,唐人街的經濟活力下滑,老化、白化(西人住客比例上升)和貴族化現象日益明顯,唐人街的文化傳統遭到挑戰。

華埠共同發展機構行政總監陳作舟是一名專業的建築師,對都市規劃有多年研究。他說:「唐人街有一個特點,可負擔房屋(public housing)多,唐人街5,000個單位裡面有4,200個被鎖住,房東不可以亂加租,今天唐人街出毛病也是這個問題。」

房價飆漲 商家生存空間狹小

紐約、香港、倫敦、巴黎等國際性都市都在遭遇人口暴增的挑戰,大量的移民人口和住房供不應求,使房價一路飆漲。對於唐人街業主來說,一方面房產賬面價值快速增值,房屋稅劇增,加上燃油、保險、水費逐年飛漲,公寓維護費也水漲船高,而另一方面,入住者多為中低收入的老人,紐約市可負擔房屋的住客受「優先續約」和「租金漲幅管制」的法律保護,房東不可以隨意加租。

陳作舟說,這種現象主要集中在曼哈頓華埠,對唐人街的經濟尤其不利。「現在還有40元的房租,因為樓上有租金管制,樓下的商店就要命了,樓下沒租金管制,不管有客人沒客人,華埠的店面租金只會漲不會跌,所以唐人街叫苦連天,就是因為地稅漲了,可是你的收入沒有漲。」

威脅到商家生存的不僅僅是租金上漲。風華等三大長途巴士被聯邦汽車運輸安全局以安全原因關閉,不但對巴士行業,對唐人街整個經濟也造成很大打擊。 「唐人街這兩年不見了五、六百萬人進來,等於內部流血。生意清淡,商家更撐不住了。」 陳作舟說。

居民被迫搬家 華埠特色面臨消失

租金飛漲的壓力也誘發了房東與房客之間的矛盾。住在喜士達街的鄭姓租客說,房東為多收錢驅趕房客、收回房屋,採用各種手段威脅騷擾房客,甚至冬天不給暖氣, 而房客很多不懂英文,也無法和政府部門溝通投訴,「住房是華埠居民生活上最大的困擾。」鄭先生說。唐人街住客協會代表鄧麗君說,不斷上漲的房租導致過去十年華埠的亞裔人口下降將近20%,儘管整個紐約市的亞裔人口上升了30%。

曼哈頓唐人街。(蔡溶/大紀元)

「這是致命傷。舊的唐人街在老化,移民的孩子做了醫生、律師都很成功了,不會回來走樓梯,沒有人接老一代『擔擔面』的店,那誰會來?當然外面的人進來了。」陳作舟痛心疾首地說,周邊的猶太裔、愛爾蘭裔、意大利社區都紛紛垮下來了,唐人街要避免面臨類似的命運,需要大家認真思考走甚麼樣的路,才能留住華埠的歷史和文化。

「不要怕往上建樓」

5 月5日,市長白思豪宣布,十年內在紐約市五區為較為貧困的居民建造20萬套可負擔住房。陳作舟對此計劃積極回應,希望這有助於唐人街應對不斷上漲的房租和其他挑戰,「一定要生產新的房屋,沒有足夠的公寓,價錢只能一路上去,教書的老師怎麼活啊?消防員怎麼辦?不懂英文的新移民要開店,離開唐人街他怎麼生存下去?」

作為一名專業的建築師,陳作舟說:「最好的設計是高密度的樓房,不要怕往上建樓,現在唐人街的樓最多5-6層高,但曼哈頓下城的平均高度是55層,等於44層高的孔子大廈再加10層才到平均高度。」他還建議,可以在樓下建老人中心,方便老人進出,把樓上的單位空出來,這樣唐人街可以住更多一些人。

(責任編輯:Aric chen)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