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幸福的好夫妻

作者:程實
font print 人氣: 85
【字號】    
   標籤: tags:

真正幸福的好夫妻

漢朝時候,有個叫鮑宣的人,他的妻子叫桓少君。鮑宣在少君父親的門下讀書,家裏很窮,但少君的父親賞識他的志氣,就把少君許配給他為妻。

結婚時,少君的嫁妝很多,鮑宣卻露出不高興的神色,他對少君說:「你長在富裕家庭,從小就穿著美麗的衣服,過著無憂的生活,但我家卻地位低微,異常窮苦,只怕你來到我家後,不習慣呢。」

少君當下就把父親陪送給她的奴僕,遣回家中,換上粗布衣裳,和鮑宣坐著一輛狹小的車子,來到了夫家。

到了家,拜見了婆婆,她馬上就提著水甕出去汲水了。此後,她也一直遵守婦道,修身養德,獲得鄉里人的一致好評。

呂坤評論說:「少君本來是富家女子,但她不慕榮華,不愛富貴,甘願跟著鮑宣過貧窮日子,真可謂是『不貪金錢有義氣』啊!而鮑宣也把地位錢財,看做浮物,不慕虛榮,又是多麼像古代的名士君子啊!鮑宣不像某些勢利之徒那樣,一心想娶富家女,得到豐厚的嫁妝,就沾沾自喜;沒有得到,就怒形於色,唉聲歎氣。世上那些貪心不足的人,讀了這個故事,確實應該感到汗顏才是!」

「貧何足泣」

漢朝時候,吳國有個叫孟宗的人,他母親是江南人。孟宗小時候跟著南陽的李肅學習,長大了,在一個叫朱據的將軍幕府裡任職。一天夜裡,下起了暴雨,屋子都漏水了,孟宗起床處理一番後,來到他母親床前,哭著請母親原諒自己不能給家裏帶來富足尊貴。

母親說:「孩兒不必哭泣,以後改善條件就是,一個人貧窮,有甚麼好哭的呢?(原文有「貧何足泣」一詞)」後來這件事,被朱據將軍知道了,將軍認為孟宗很孝順,就把他提拔為司馬官,專門管理鹽運和漁事。

有一回,孟宗到河裡捕了好些魚,把魚炸熟,製成魚脯,把它端給母親吃。母親卻原封不動,把魚退了回去,說:「你本身做著鹽漁官,卻私自去捕魚,雖然是為了孝順我,但你這樣不避嫌疑,實際上是假公濟私,會被別人說三道四的。你呀,以後要深深記住這個道理。」

呂坤評論說:「這個世界上,哪裏有清廉的母親卻培育出貪子的事情?至於孟宗母親所說的『貧何足泣』這四個字,就是英雄豪傑也不容易做得到的!她把炸好的魚還回給兒子的事,與歷史上陶侃的母親退回兒子禮物的故事,是同樣高尚的。古代有孟母三遷的故事,現在,我們又知道了另一位『孟母』,這難道不是一件美好的事情嗎?」

心有所安 理有自得

晉朝時候,有個叫吳隱之的人,從小就很孝順父母。後來他做了官,妻子仍然在家紡線織布,背柴做飯,勤儉持家過日。冬天沒有被子蓋,就拿茅草蓋在身上;洗了衣服沒有別的換,只好直接披著棉衣上的棉絮,曬乾了衣服,再將棉絮縫到裡面去。吳隱之的妻子的生活方式,就如同那些窮苦百姓一模一樣。

有人認為她太節省了,實在不必如此!吳隱之的妻子卻說:「我丈夫做官,從來都是廉潔奉公,領回的俸祿,都拿去救濟那些有需要的民眾了。救濟得多,家裏的開銷就大。我們只能自己辛苦一點,節省一點,這樣過日子,我們感到:心有所安,理有自得。」

做官的人,如果本身很廉潔,哪裏還有甚麼多餘的錢財,去資助別人呢?吳隱之的妻子,勤勤儉儉,像奴僕一樣辛勞著,她的丈夫,才能把俸祿像甘露一樣,灑向有需要的人。吳隱之一生清貧廉明,美名遠揚,他之所以有這樣的成就,全是因為身邊有個很好的賢內助啊!

五女皆高潔 史無前例

唐朝時候,有個叫宋廷芬的人,她生了五個女兒,大女兒叫若莘,二女兒叫若昭,姐妹幾個都聰明美麗。特別難能可貴的,是她們一個個都很有學問,寫出的文章,文才華美有靈氣。大姐若莘,還著有一本叫《女論語》的書,起好了草稿,二姐就跟著一起寫作、修改、謄清,最後寫成了這部書。

皇帝把她們姐妹一起召集到皇宮考試,一個個都才思敏捷,出口成章。結果五姐妹都被留下來,當了公主和貴族女子的老師。

後來,大姐若莘過世了。皇帝就讓二姐若昭,接了她的班,繼續管教那些貴族子女。因為她才華出眾,到她過世時,皇帝賜予她一個稱號:「梁國夫人」。

若昭性情高潔,皇宮貴族都很尊敬她。在古代,一個女子能向別人傳授知識,且久任官職,得到皇室的隆重招待,確實是史無前例的。

貧女高潔有志氣

宋朝時候,有個叫曹修古的人,做了地方官,死在了任上,可是家裏實在窮得很,妻女竟然沒錢把棺材運回老家去安葬。

曹修古的同僚和下屬,看到這樣,就湊了五十萬貫錢,讓她們安置後事。

曹修古的女兒哭著對母親說:「父親在世之時,都未嚐受過別人一針一線,現在我們接受了這些人的錢,那就是玷污了父親一世的清名呀!」

母親聽了她的話,就把錢退回給曹修古原來的那些幕僚。那些人又讓她收下,說是留給女兒做嫁妝得了。曹修古的女兒說:「藉助父親的安葬,來給自己置辦嫁妝,這是我做得來的嗎?我不能這樣做呀!」毅然謝絕了他們的好意。那些幕僚,都非常欽佩她們的德行。

呂坤評論說:「父親用自己的德行影響了女兒,而女兒也敬愛、學習他的道德,所以才有這樣讓人欽佩的事。自從孔孟二聖推崇禮儀以來,婚喪嫁娶,都贈人賀禮錢財,那是很自然的事,但沒想到:這個曹家女,卻如此廉潔愛聲譽。其實那些幕僚捐她錢財置嫁妝,也是人之常情,他們的心意也是好的。卻不料這位女子,竟如此的有志氣啊!」

蔡氏止盜 丈夫的大幸

宋朝時候,有個叫蔡氏的莊稼人,她丈夫天天和一班鄉間流氓惡棍,混在一起,蔡氏屢次規勸,丈夫總是不肯改正。

有一回,丈夫拿了好些錢財和綢緞回家來,蔡氏知道那東西肯定是從外邊偷回來的,就對丈夫說:「趕快拿出家去!再不拿,我就要告官了!」

丈夫知道蔡氏很嚴明,就悄悄和那幫潑皮約定,要瞞著蔡氏,出去再做那些骯髒事。不想又被蔡氏察覺了,她追著出去,叫著、嚷著,讓那些人不要去幹壞事。丈夫不聽,蔡氏就大聲說:「你要不回來,我現在就去告訴每一個鄉鄰。」潑皮們見她這樣堅決,萬般無奈之下才散去。

丈夫覺得蔡氏妨礙了自己,非常生氣,抓起蔡氏就是一頓打,此後又狠狠地打過她好幾次,但蔡氏就是不改自己的意志。後來事情敗露了,那些潑皮都被判了罪,獨有蔡氏的丈夫,因為經常被蔡氏阻止,犯罪不多,僥倖沒有判刑。最後他終於悔悟過來,把從前的惡習,都一一改掉了。

其實,很多男人犯了罪,都是因為他們身後有一個愛慕虛榮、貪圖享受的婦人。但我們觀察蔡氏的言行,就是遭到丈夫的暴打,她也還是堅持自己的品行,並用此來使夫君感悟,最後幫助他改正了逆行。家裏有這樣的妻子,是做丈夫的大幸!

楊氏也清廉 賄賂者仰天長歎

明朝時候,姚天福的妻子叫楊氏,楊氏這個人性情耿直,非常廉潔。姚天福做監察御史時,家中僅有幾升糙米。後來做了按察使,專門監督那些貪官污吏。

有一回,他督察到有個叫阿里海牙的人,有貪污嫌疑,阿里海牙便派人拿了好些金器送給楊氏,希望楊氏去給她的丈夫通通氣,請姚天福別聲張。

楊氏卻馬上叫人把這些金器送到了憲司,並且對自己的丈夫說:「你彈劾阿里海牙,他現在反過來賄賂我,我又怎麼能接受這種賄賂呢?」這番話,恰好被要到憲司裡去接受審查的阿里海牙聽到了,他只好長歎一聲,說:「我只知道做丈夫的姚天福清廉,哪裏知道:姚天福的妻子,也一樣廉明呢?」

補充一事:當初,姚天福審查有個叫阿合馬的官員時,阿合馬曾經派人,把姚天福綁起來,想殺了他。楊氏就跑到憲司裡去,對主事官說:「現在有奸臣要殺害正直的人,你(指憲司裡的主事官)不聞不問,大明朝的憲綱,在哪裏呢?」主事官被她的話感動,聯名上書給朝廷,姚天福才從虎口逃脫。後來彈劾阿里海牙,楊氏又把送給她的金器,送到憲司裡去,她讓賄賂者無可奈何,仰天長歎。足可以證明她確實是個廉潔正直的人。

(以上均據蔡振紳《八德須知》)@*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有—天,他忽然能念「苕帚」兩字了。和尚因此豁然大悟。後來,他練成了對答如流的口才,成為一位令人敬重的僧人。
  • 這時,外黃縣令的一位門客,家中有個十三歲的孩子,自告奮勇地叫道:「讓我去勸說楚王項羽!」
  • 他曾激昂慷慨地表示自己以天下為己任的志向,常常自誦一句話,來勉勵自己:「大丈夫應當在天下人憂患之前,而先憂患;應當在天下人享樂之末,而後享樂 。」
  • 孔坦見小孩口齒清爽,談吐不凡,心中暗暗稱奇,就坐了下來。剛坐下不久,九歲的小楊,就端出一盆鮮嫩欲滴的楊梅......
  • 宣德年間,曹鼐,擔任泰和典史。他因為捕捉盜賊,當夜,在驛亭與一個美女相遇。
  • 高宗漸漸明白過來,冷靜下來,然後誠懇的說:「你能如此依法辦事,我就有了可以放心的法官了!」並下令史官:讓他把此事寫入史書。
  • 寇準不明白他為甚麼要說這句話。回到家裏,找出《霍光傳》,仔細閱讀,當讀到「 不學無術」一句,不禁笑了起來。
  • 揚州刺史李崇,覆審此案,產生了懷疑。他秘密指派兩位揚州城裡無人認識的人,偽裝是從外地來揚州,探望牢中的解慶賓。
  • 謝梅莊喟然長歎,說:「今天才知道:精明的僕人有用,而不可用;老實的僕人可用,而實際上沒用;而愚憨的僕人,才真正有用啊!」
  • 當年大考時,主考官夢見金甲神說:「你為甚麼不選捨田的人呢?」於是,主考官就撿起一份原先已淘汰的考卷,讓他考中了第三名,這個人就是饒裳公。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