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今日】中日甲午海戰(多圖)

人氣 853
標籤:

【大紀元2014年09月16日訊】 (大紀元記者張頓綜合報導) 1894年9 月17日,日本聯合艦隊與清軍的北洋艦隊在黃海鴨綠江出海口西「大東溝」附近展開一場激烈的海戰。激戰5小時,北洋艦隊死傷官兵600百餘人、損失5艘巡洋艦、4艘受創傷;日艦死傷官兵300百餘人、僅5艦受創。戰後日本聯合艦隊控制了黃海制海權。

中日出兵朝鮮 甲午戰爭爆發

1894年3月,朝鮮爆發東學黨農民起義,朝鮮高宗恐慌,急向清政府求援。4月,直隸提督葉志超奉令率軍赴朝鮮支援,並按《中日天津條約》規定電告日本。東學黨聞中日軍隊已至,不戰而潰。

5月,清政府以叛亂已平要求日本同時從朝鮮撤兵;日本反要求中日兩國留兵,共同改革朝鮮內政,被清廷所拒。6月,日軍突然衝入王宮,囚禁高宗,命大院君李是應主國事。

北洋大臣李鴻章發覺事態不妙,急調總兵衛汝貴、提督馬玉崑率軍火速由大東溝登陸,進駐平壤;另調北洋陸軍十餘營渡海支援朝鮮。

清北洋艦隊點將錄。(鍾元/大紀元)

清提督丁汝昌。(暖暖書屋提供)

德製的大清铁甲舰定遠號,在中日甲午戰爭中是北洋水师的旗艦。(維基百科)

清定遠級裝甲巡洋艦。(暖暖書屋提供)

清定遠級裝甲巡洋艦VS日本吉野。(暖暖書屋提供)

清濟遠艦與日本第一游擊隊比較圖。(暖暖書屋提供)

奮戰的清定鎮遠艦。(暖暖書屋提供)

清北洋海軍主力護送陸軍前往大東溝。(暖暖書屋提供)

停泊大東溝外的清北洋艦隊。(暖暖書屋提供)

清北洋艦隊以雙縱隊航行出海迎戰。(暖暖書屋提供)

清提督丁汝昌下令變換為橫陣。(暖暖書屋提供)

清定鎮與日主力展開肉搏戰。(暖暖書屋提供)

甲午海戰激戰5小時,北洋艦隊死傷官兵600百餘人、損失5艘巡洋艦、4艘受創傷;日艦死傷官兵300百餘人、僅5艦受創。戰後日本聯合艦隊控制了黃海制海權。甲午海戰經過圖。(維基百科)

7月23日,北洋水師濟遠和廣乙兩艦抵達牙山,掩護運送清軍的運兵船在朝鮮牙山登陸。

7月25日早7時左右,兩艦返航時,在朝鮮豐島海面遭遇日本聯合艦隊第一遊擊隊吉野、浪速及秋津洲等三艦,雙方開戰(雙方各說對方先開火),廣乙號重傷自毀,濟遠號敗走,日艦在追擊過程中遇到清軍運兵船高昇號、炮艦操江號(運輸武器物資)。日艦俘虜操江號,擊沉高昇號,船上700餘名官兵悉數遇難,甲午戰爭爆發。8月1日中日兩國同時向對方宣戰。

9月初,平壤吃緊,在國內輿論的壓力下,李鴻章增兵朝鮮。9月12日,北洋水師主力艦12艘由威海出發,赴鴨綠江口的大東溝,護送陸軍登陸。北洋水師和日軍聯合艦隊面臨著相同的任務:護送援軍、爭奪朝鮮半島附近海域的制海權。北洋水師的戰略是「保船制敵為要」,而日本海軍的戰略是奪取制海權。

甲午海戰 清軍喪失黃海制海權

9月13日,日本聯合艦隊護送援軍登陸仁川的行動完成後,聯合艦隊本隊和第一遊擊隊開赴鴨綠江口,搜尋向北洋水師主力決戰。

9月15日,北洋艦隊主力在丁汝昌率領下到達大連灣,護送陸軍4,000人搭乘的5艘運兵船。9月16日,北洋艦隊抵達鴨綠江口大東溝外。運兵船和魚雷艇等小型艦隻進入大東港內,再由帆船舢板將士兵輜重從大東港轉運經大東溝登陸朝鮮義州一帶,10艘主力艦在口外12海里處下錨。

9 月17日10時23分,聯合艦隊第一遊擊隊首先發現北洋艦隊。發出信號「東北方向發現三艘以上敵艦」。10時30分,北洋艦隊鎮遠艦桅樓上的哨兵發現日本艦隊。

12時05分,聯合艦隊第一遊擊隊在先,本隊在後,呈單縱陣,接近北洋水師。12時20分,北洋水師在行進中由雙縱陣改為橫陣,旗艦定遠位於中央,其餘各艦在其左、右依次展開,艦隊呈楔形梯隊。同時丁汝昌還發出命令:「各小隊須協同行動;始終以艦首向敵;諸艦務於可能之範圍內,隨同旗艦運動之。」

12 時50分,雙方艦隊相距5300米,北洋水師旗艦定遠首先開炮。聯合艦隊第一遊擊隊在距北洋水師5000米處即向左轉彎,航向北洋水師右翼。聯合艦隊航向北洋水師右翼,冒險將艦隊暴露於北洋水師陣前。12時53分,聯合艦隊旗艦松島開始發炮還擊。定遠主桅中彈,信號索具被炮火所毀,在飛橋上督戰的丁汝昌身負重傷。

在這場戰役中,清末海軍名將、民族英雄鄧世昌指揮「致遠」艦參戰中日甲午海戰,與日本主力艦「吉野」號激戰5小時後彈盡,在艦艇多處受傷、船身傾斜的情況下,毅然駕艦全速撞向日艦「吉野」號,與其同歸於盡,不幸被日艦魚雷擊中沉沒,全艦官兵250餘人,僅7人獲救246人殉職,鄧世昌與其愛犬同沈海中。

從此時起,北洋水師各艦除隨定遠進退之外,已經失去了指揮。

黃海海戰歷時5個多小時,至下午5點30分結束。在此次海戰中,北洋水師死傷官兵600餘人,損失5艘軍艦:致遠、經遠、超勇、 揚威、廣甲,4艘受傷、其中來遠受重傷;日本艦隊松島、比睿、赤城、西京丸4艦受重傷,死傷官兵300餘人。

黃海海戰後, 北洋水師退回旅順、威海,採取了存在艦隊策略即「避戰保船」,不再出戰,日本海軍掌握了黃海制海權。

甲午海戰影響

甲午海戰,也叫黃海海戰、鴨綠江海戰,這是世界史上第一次具規模現代鋼鐵軍艦(也稱「鐵甲艦」)海戰,是中國歷史上迄今為止規模最大的一次艦隊海戰。

海戰中北洋水師損失慘重,自此退入威海衛,使黃海制海權落入日本聯合艦隊之手,對甲午戰爭的後期戰局具有決定性影響,為北洋艦隊全軍覆沒埋下伏筆。

黃海海戰是海軍發展到鐵甲艦時代後的一次大規模海上艦隊決戰,頗受世界各國海軍人士的重視。黃海海戰給了西方軍事與造船工業予以巨大啟發,此後西方各國更加註重火炮倍徑與口徑的提高,另外在一戰、二戰中各國海軍都承襲了聯合艦隊在黃海海戰中採用的分隊戰術。

責任編輯:高靜

相關新聞
高升號遺物在韓出水 甲午海戰中拒降英魂終見天日
韓從甲午海戰沉船高升號上打撈出價值8800万美元的銀錠
中日甲午海戰沉船致遠艦九月打撈出水
甲午戰爭(中)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