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閣:崇高的信仰是人生最大的財富

章閣

人氣 3
標籤: ,

【大紀元2014年09月17日訊】在大眾的眼中,財富和信仰似乎沒有必然的聯繫。根據泛亞人力銀行的一項「職場神鬼信仰調查」顯示,僅在台灣就有近70%的企業主相信風水;20%的企業主會以紫微斗數、面相來篩選員工。據說,如果公司遇到經營問題,其中近半數的老闆會私下找命理大師進行指點。

根據另一份《中國企業經營者成長與發展專題調查報告》的數據顯示:中國企業家有時或經常出現「煩躁易怒」症狀的占70.5%;「疲憊不堪」的占62.7%;「心情沮喪」的占37.6%;「疑慮重重」和「挫折感強」的各佔33.1%和28.6%;而「悲觀失望」則占16.5%。這項數據顯示財富帶來的心理空洞巨大且令人震驚。

當公司的財富達到一定程度時,金錢就像一串數字。而這串數字看似簡單,卻能帶給人沉重的身體負荷和精神壓力。為了擺脫財富產生的空洞,商界的名流和富豪也逐漸轉向信仰,以求平衡壓力保健身心。作為多種技術和工業的全球領跑者,與全球150 多個國家和地區有著客戶服務的江森自控(JohnsonControls),這一公司的文化理念以誠信、公平和尊重良好的營運了125年。直到今天,江森自控依然不斷的增強著誠信公正的企業文化。

江森自控(Johnson Controls)中國區由楊薏贓總裁主管的公司名列財富500強。根據介紹,過去楊薏贓一直把「事業一定要成功」作為人生的目標。1988年楊薏贓加入西門子,然後被派往泰國2年,接著又調回管理中東歐19個國家的業務。最後被派駐中國,負責中國地區移動網絡設備的生產、研發和銷售。1996年,在他34歲時他已經成為第一批升到西門子高管(Top Management)團隊的非歐洲人。這位恨不得一天48小時都要工作的工作狂人,即使在陪家人吃飯時,還在想業務策略。

一次,楊薏贓聽到一則所羅門箴言:「不要勞碌求富,休仗自己的聰明。你要把目光定在虛無的錢財之上嗎?因錢財必長翅膀,如鷹一樣飛向天空」。楊薏贓心頭大動,這則箴言好像就是說給他的一樣。於是,他放慢了工作的節奏,戒掉了酒癮。而週末,他會百分之百地陪伴家人。他說:「我想我週末不看e-mail,這個世界也不會改變」,並且每個月他會劃出一定的數額捐給慈善機構,從中收穫心靈的充實與平和。

香港最大地產集團新鴻基地產聯席主席郭炳江,1994年集團走上事業高峰期後,他突然開始感到莫名地焦慮和空虛。郭炳江滿懷感慨的說,1993-1994年,在他甚麼都有的時候,反而時常的心理恐慌。於是常常出去打高爾夫、開跑車,也和家人一起到荒島渡假,卻只能找到happiness(快樂),而找不到精神上的joy(喜樂)。他說他的心裏好像有個巨大的黑洞,沒有任何東西能夠填補。

在嚐試了各種運動失效後,心裏的空洞伴隨著恐懼感與日俱增。於是郭炳江轉向和內心精神的溝通。無論多忙,他每天都儘量的抽出時間安靜的禱告看書,堅持每天和神祇溝通,常常思考神所說的話。心靈的巨大空洞,在和神的溝通中逐漸充實,最終找到內心的平靜與安寧。

這兩個簡單的實例印證了信仰文化對人精神的改善,起到了財富無法抵達的功效。而信仰文化包含的普世理念、特定倫理,如博愛平等、因果報應、積德蔭福、回饋大眾等思想,作為人類精神信仰的主題,延續至今已有幾千年,並成為文化沉澱中的智慧結晶,饗宴世人心靈。或許,珍惜信仰就是珍視自己。「幅員遼闊」的財富空間,也會隨著對信仰文化的珍惜,改善的安全而富有生機。從根本上說,根植心底的崇高的信仰,才是人生的最大財富。

責任編輯:朱穎

相關新聞
王赫:真誠為傳 真實為史
冀書:黑社會大哥在監獄棄惡從善的故事
秦夢蘇:「十年一代溝」怎麼來的?
長風:道德勇氣論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