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通縮加深將對中國金融帶來致命損害

人氣 4

【大紀元2015年01月10日訊】(大紀元記者秦雨霏綜合報導)中國12月份出廠價格創下兩年來最大年度跌幅,人們擔憂通縮在向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逼近。美國銀行警告說,隨著增長放緩以及通縮壓力觸發一波違約潮,中國今年陷入越來越大的金融危機風險。

生產者價格遭遇兩年來最大跌幅

《金融時報》1月9日報導說,中國生產者價格已經連續34個月下滑。國家統計局週五報告說,12月份同比下滑3.3%,這是自從2012年九月份以來的最大跌幅。它也遠比11月份2.7%的跌幅更劇烈。

12月份消費者價格相反上升1.5%,比11月份略高。

中共央行11月份兩年來首次降息以對抗放緩的經濟增長。中國第三季度達到五年來最低增長7.3%。

國家統計局將在1月20日發佈2014年全年增長數字,許多分析家預計它將達不到官方目標7.5%。

放緩增長和過量債務可能對金融系統是致命的

《電訊報》1月8日報導說,美國銀行告訴客戶,多方力量正匯聚在一起,威脅冷卻上海證券交易所的投機性狂熱,並暴露出中國26萬億美元債務大廈的根本脆弱性。

美國銀行發佈一份題為「通貨緊縮,貨幣貶值和違約」的報告,其中說,「信貸緊縮極有可能。」
報告說中國的高槓桿企業無法安全承受習近平杜絕道德風險和戒除過量信貸的運動。報告警告放緩的增長和過量的債務加起來「可能被證明對金融系統是致命的」。

這份報告警告,在讓信貸以這麼眼花繚亂的速度增長之後,極少有國家能夠逃脫一場金融危機,或大型銀行倒閉,或一場貨幣動盪,或一波主權危機,或它們的組合。

美國銀行的分析師David Cui說,「最可能的情形是,隨著增長放緩,一波壞賬飆升,接著是影子銀行信貸緊縮,然後是銀行重大資本重組。」

這份報告說,中共在90年代末花費GDP的15%來拯救銀行,但是問題的規模在今天變得更大,這一次政府無法那麼容易的訴諸於新一輪刺激。

中國債務比例遠超雷曼危機前夕

《電訊報》報導說,在過去五年,中國貸款已經飆升了GDP的100%。這是日本在1990年日經指數泡沫破裂之前,或是美國2008年雷曼危機之前債務增長速度的兩倍。

渣打銀行說,如果將影子銀行和離岸借貸包括在內,中國總的債務已經超過GDP的250%。這對於缺乏成熟市場或財富積累的新興經濟體來說是一個極高水平。

David Cui說上海股市的爆炸性上升——三個月內上升了50%——是被1800億美元從經紀人那裏借來的保證金推動。它發生在盈利惡化之際。「當拋售發生,我們懷疑它將大亂。」上海綜合指數可能將從3300點跌回2400點。

美國銀行說中國出廠價格的下滑似乎在加深。「我們相信刺激誘發的產能過剩是主要肇因。」
中國過去曾經發生生產者價格通縮。這個指數曾經在90年代末暴跌,後來花了六年時間才逆轉。所有問題今天都變得更大。

通膨下降的一個副作用是提高借貸的真實成本。自從2011年以來,企業的一年借貸利率已經從零上升到5.50%。

熱錢外流 貨幣貶值

《電訊報》報導說,民生證券分析師管清友說,隨著美聯儲準備加息,並從全世界吸取資金,熱錢可能很快開始離開中國。

管清友說,「大規模資本外流可能造成貨幣危機,這正是觸發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的東西。」

美國銀行說熱錢外流提高貨幣貶值的風險,並將吸走股市資金。

責任編輯:高靜

相關新聞
學者稱中國大陸近幾年仍將處在通貨緊縮階段
中國輸出廉價產品致使通貨緊縮襲捲全亞洲
中國大陸尚未走出通貨緊縮陰影
中國大陸並未擺脫通貨緊縮壓力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